24岁的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度过11天后却因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于2月12日凌晨6时57分不治身亡。
2月8日下午,在被拘押11天后,24岁的农民李荞明终于得以离开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这一天,民警将他送往医院,随后他却再也没能回来。李荞明死了,他死于“重度颅脑损伤”。那是2月12日凌晨6时57分,在李荞明被警察送到医院后的第四天。
对此,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当天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对于警方“玩‘躲猫猫’受伤”的解释,家属却并不认同。2月12日上午,在医院与警方协商解决此事的众多家属甚至一致认为,这个解释“太过草率和不负责任,甚至有些儿戏”。
2月12日上午,李荞明的家属见到了李荞明的遗体。尽管其身体其馀部位并没有明显伤痕,然而其头部左后方有一个大约5厘米的伤口,而在李荞明的左太阳穴附近,一块肿起来的头骨清晰可见。而在医院提供的一份X光片上,同样可以看到李荞明受伤的颅骨上,有明显的骨裂现象。
在家属们看来,李荞明的伤,“绝不可能是不小心撞到的”,而一定是“有人有意推搡或击打造成”,而他们的想法,也得到医院医生的部分印证。
据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建明医生介绍,尽管人类的颅骨十分脆弱,然而要对一名成年男子造成如此大如此致命的伤害,一定要有巨大外力才可能导致,而“一般的不小心摔倒或撞击中,人有自我保护意识,很难造成这样大的伤害”。
云南徵集网友调查“躲猫猫”
“躲猫猫”事件被披露以后,大量传统媒体开始关注了,有平面媒体评论认为,“躲猫猫”井喷源于公众知情权受阻。“在证实和证伪同样困难的情况下,在公众心存怀疑又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知真相的情况下,‘躲猫猫’的井喷就是一种必然。在公众的表达和传播过程中,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而是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必须有一个足以让人信服的第三方介入,彻查真相并公之于众,除此别无他途。”
就在“躲猫猫”一词越来越盛行的时候,2月19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网络上发布公告,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至此,“躲猫猫”这一和“俯卧撑”、“打酱油”类似的舆论事件,在网民的关注下出现了新的转机,这一举动也被网民认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举动”。
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介绍,到2月19日16时为止,已经有70多位网友电话报名参加,此外还有40多名网友通过QQ报名参加。“这是第一次对于报名者不设任何条件,不对调查设置任何前提,不预设任何调查结果的调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境内外媒体纷纷打来电话采访。
网友参与调查事件真相
云南徵集网民调查“躲猫猫”事件真相,组成了“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增加了网友名额。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创举,它第一次由官方向网民发出正式邀请参与公共事件的调查,无论对于网络历史还是公共空间,都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尝试,更是丰富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新的路径。而真正考验调查委员会和这场别开生面的创举的将是——“成分”复杂的委员会如何协调?如何调查真相?网民代表能否真正履行职责,能否得到广大网民认可?20日,8名网友及市民代表承载著各界的期望,准时驱车前往晋宁县看守所,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一个真相……
○8∶30 碰头 调查组车上召开首次会议
“边民”看上去信心满满,作为调查组副主任的他希望他的每一个提问都能代表广大网民的意愿,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能找到真相。这一点“风之末端”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开放更多的信息源,以便更接近事情的真相。
2月20日早上晴空朗朗,8时30分,8名网友各界代表与媒体、检察机关、政法委的代表20多人乘坐云南省委的车赶赴晋宁县。在车上,8名代表召开了第一次调查组的会议,并确定了调查事项和议程。
“我们当中有的人是第一次见面,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意见,我们就是要通过民主的商议,然后确定下我们的调查议程,还要准备一些关键性提问!”上车之前,作为调查组主任的风之末端一直在强调,整个活动必须有组织,有纪律,在遵守相关法规的情况下尽量接近事实真相。
调查组年龄最大的是47岁的边民,最小的是21岁的学生李宁。场面似乎并不好控制,“我觉得一定要调看监控录像。他们说有人玩‘躲猫猫’,那么我就想知道,躲猫猫是不是经常可以在看守所玩的,如果经常有人玩,那么监控录像一定能够说明。”“我想知道家属前后两次去看李荞明,家属所说的1万元,死者生前有没有收到。”“现场到底有没有能够致一个健康的人,在瞬间重度颅脑损伤的条件。”……风之末端正在统计调查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网民能石匠则自顾自地发著短信,他正在向某网站直播调查组情况;而网民杨之辉和局部都一边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一边兴奋地拍照记录车上每一个人的表情。
○8∶40 讨论 “大胆设想‘内幕’是网友权利”
车准备转入晋宁县城所在地昆阳镇了,车上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设置几个调查事项,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首先我们不是法官,更不能情绪激动,不偏袒任何一方,站在一个公正、公平的角度来调查此事。”风之末端说。
在车上,调查组提出这次调查的议题是:制定调查程序,明确调查纪律。
组长“风之末端”建议,调查组向警方提出4个要求:第一、到看守所查看事发现场;第二、查看监控录像资料;第三、与“躲猫猫”事件涉及到的同仓疑犯及看押民警面对面;第四、查看有关值班记录、抢救记录等文书材料。“风之末端”本名为赵立,就职于云南电视网。
副组长由董如彬担任,网名为“边民”。他鼓励其他成员大胆设想其中的内幕,并认为这是网友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他又提醒其他成员,“此次调查不是逛大街、逛超市,要遵守看守所的纪律”,也不要事先设定“我们这群人一定可以破案”。一名成员对董如彬表示支持说:“调查组决不搞‘刑讯逼供’”,众人大笑。
最后,“边民”在车辆即将到达晋宁县公安局之前确定下调查事项。“首先就是听取公安机关对案件的介绍,然后向相关人员提出问题。然后到达看守所看事发现场,询问当事人,并提取关于死者和几个当事人的相关记录,其中包括死者李荞明的病历和其他文字材料。争取看到并记录下事发当时音响材料。”
○9∶10 警方 不是“躲猫猫”是“瞎子摸鱼”
上午9点10分左右,著装整齐的民警站在公安局门前等待调查组的到来,会议室内晋宁县副县长、公安局长达琪明和相关部门领导已经到场,等待调查组的询问。
晋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闫国栋首先介绍了“躲猫猫”事件发生的经过:经依法侦查初步查明,晋宁县看守所第9号监室内共关押11名犯罪嫌疑人。2009年2月8日17时50分许,晋宁县看守所在押人员李荞明和普某、李某、余某等6人趁民警巡视后,在第九号监室放风间内擅自玩起“瞎子摸鱼”游戏。6人以黑白手的方式,决定由李荞明先蒙住眼睛,摸其馀5人。
在游戏过程中,普某首先被李荞明摸到。随后,李荞明拉著普某的手,要求换人。普某认为游戏还未开始,与李荞明发生争执,普某用脚踢在李荞明的胸腹部,又一拳打在李头部左侧,致使蒙住眼睛未能防备的李荞明头部猛撞在监室铁门框上受伤。
整个事件,在猝不及防的短时间内发生,造成李荞明受伤不治身亡的严重后果。
随后,闫国栋专门对“躲猫猫”一词的来源作出解释。他说,“躲猫猫”一词来源于当事人的口供。而5个当事人对这个游戏的表述方式都不一致。有人说是“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