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工会内耗托垮双龙 跨国并购知易行难
日期: 09年01月3期

113日上午,中国驻韩大使馆门前的宁静被打破:30多名韩国双龙汽车工会成员高举横幅标语,向早已等候在现场的媒体记者宣读了一份声明,要求中韩两国政府采取救助措施,查处所谓的上汽技术转移问题。抗议活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这是继9日双龙申请进入法院托管的回生程序以来,双龙工会为吸引各界关注,首次将五花八门的抗议活动搬到中国使馆门前。

想说爱你不容易

双龙工会之强大,态度之强硬,已经被韩国媒体总结为双龙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市场规则之外,劳资关系也可以意想不到地拖垮企业。

20051月,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代价,获得陷入经营困境的韩国双龙汽车49.8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又陆续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

上汽倾注了大量的资源,试图将双龙打造成上汽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但在过去的4年多的时间里,双龙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拥有7100多人的双龙汽车年产量徘徊在9万~15万辆,远远低于其它韩国汽车厂商。平均一辆车的人工费用占总费用的20%以上,而竞争对手的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双龙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2008年原油价格飙升导致大型高档车辆销售滑坡后,缺乏可替代的中低档产品。2008年前九个月,双龙出现了1083亿韩元的亏损。

究其原委,双龙工会的内耗不可不提。

在韩国,工会处于强势地位,每年都会在春季和夏季协商中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工会的配合,甚至雇佣和解雇工人也需要得到工会的认可。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工会常常会采取罢工、抗议,甚至占领工厂等激烈手段,迫使资方就范。

而双龙工会隶属于韩国的工会组织——民主劳总,以采取激烈手段与资方斗争而闻名。双龙汽车多次死而复生的独特经历,使得工会力量尤其强大,笃信以斗争手段确保眼前利益,大不了换东家。

上汽有关人士表示,上汽早就认识到双龙在经营理念和生产效率上的问题,采取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精简了开支,双龙在2006年和2007年出现了赢利,并推出了Chairman W等新产品。

但是,公司改革提出的精简人员等方案,遭到工会的激烈反对。工会不断以上汽没有投资、不能保障雇佣自由等为由,采取罢工等激烈手段阻挠企业的经营调整。并利用韩国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微妙心理,制造上汽收购双龙的用意在于技术转移的舆论,转移视线,博取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同情。

如此种种,不仅使双龙的经营计划难以实现,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经营。企业管理层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应付罢工,承担罢工带来的生产损失,以及不断加码的职工薪酬福利增长。

而工会制造所谓技术转移问题后,韩国司法当局多次对双龙进行突击式的调查,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说上汽窃取技术完全是无稽之谈。针对上述指责,上汽集团公关部负责人朱湘君明确表示,韩国方面宣称遭剽窃的是混合动力柴油机技术,而上汽目前主要研发的是混合动力汽油机技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另据介绍,韩国检方此前也曾调查通用大宇是否窃取韩国技术,但由于美国政府强烈抗议最终不了了之。

错过自救时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各大汽车厂商纷纷采取停产、减产和裁员等措施自救。上汽和双龙为了扭转颓势,也制订了包括节约开支、减少人员、削减福利等应急措施,但遭到工会的激烈抵制。

韩国媒体认为,工会一方面指责上汽藉控股双龙转移技术,挑动韩国社会的排外心理,另一方面拒绝减薪裁员等自救方案,反而提出上汽大量注资等不合理要求,使双龙错过了劳资双方和银行间达成协议的时机,企业现金流濒临枯竭。

19日,双龙向韩国法院提出申请,启动回生程序。一旦获准,等于宣告上汽放弃了直接单方面采取措施恢复双龙汽车正常经营的努力,双龙的命运将由法院掌握。

在韩国,对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由法院和债权团共同制订企业调整计划,通过减资、冲销债务、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等方式恢复危机企业正常经营的法律程序被称为回生程序,如果回生程序无效,法院可依法宣布企业破产。

韩国媒体认为,上汽即使对双龙注资也是在填无底洞,因此做出了放弃双龙经营权的痛苦决策。

双龙汽车的发言人表示,申请回生程序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是双龙在困难时期做出的困难选择。不过,上汽还表示,作为双龙的大股东,在企业回生过程中,将根据法律流程,以负责任的态度,为双龙克服危机而继续积极努力。

还能起死回生吗?

韩国媒体并不看好双龙汽车申请回生程序的前景。

韩国《东亚日报》和韩联社等认为,在启动回生程序后,双龙要恢复正常经营,必须调整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裁员等,但强硬的双龙工会能否同意这些措施是一个问题。

双龙的另一条出路是出售。但在全球汽车产业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有谁会看上双龙存在疑问。

双龙汽车是韩国五大整车生产商中最小的一家,以生产大型豪华轿车和SUV为主,在韩国有较好的口碑。但这家企业自1996年诞生以来,一再陷入危机,却又多次绝处逢生,几易其主。不过不论是其创始人、还是收购国双龙的大宇汽车、注资过双龙的债权团托管、还是来自海外的上汽,都没有办法改变双龙的悲剧结局。

如果内部调整和出售失败,在上汽几乎不可能追加投资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和国有的产业银行若不提供支援的话,双龙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届时,由此导致的大量坏账和投资损失,以及由破产引发的失业等社会问题,将会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

《东亚日报》说,目前不排除韩国政府和双龙债权银行再次恢复与上汽双龙磋商,提供新的资金,上汽撤回申请回生程序,重新接手双龙经营权的可能。其前提是韩国政府出于政治考量,由产业银行等与上汽就扩大金融援助达成戏剧性妥协。

跨国并购知易行难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皮书中显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额,在2008年前三季大幅增加了101.9%,达到1310亿美元,已超越2007年全年的水平。其中,资源领域的并购最为活跃,金额达到了389亿美元,占29%的市场份额,中国跨境并购达到688亿美元,创出新的年度纪录。

表面上看,尽管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捷报频传,但海外并购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主编之一、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援引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说,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

单从资源性产品海外并购来看,我们海外投资行为就频频遭到重创。专家给列出了一个单子:2004年中石油竞购俄罗斯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遭到滑铁卢,中方无功而返;20076月,中投斥资30亿美元在黑石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中认购了9.3%的股份,时至今日,补办完身份证的中投公司,亮出了60亿美元的浮亏记录;两拓合并失败后,中铝公司的80亿美元亏损无可挽回;中国平安虽然没有施行它1500亿元的融资计划,但157亿元的亏损计提已是既成事实;中国首只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不但没有肩负起中国人海外淘金的使命,而且在1120亿元投资中已现600亿元的浮亏。

一边是海外并购的有利时机,一边是伴随在并购中的巨大亏损,如果接著往下算,2008年海外收购的损失肯定超过2000亿元。李向阳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车企希望抄底国外企业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当年,日本企业在韩国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站稳脚跟,美国通用收购韩国大宇,也用了很多年才基本融合,可见两个企业的文化差距并不是有钱就能弥补的,这种差距有时候甚至是无法克服的。

有评论指出,中国企业家在进行海外并购之前,要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非常懂收购的专家;收购完成后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整合和管理一个跨国企业。

之所以中国企业如此热衷跨国并购,有代理人与民族情绪等非理性因素。许多并购案例说明,跨国、跨文化的并购中,买方一般是吃亏的。所谓的买方会享受协同增值效应,就是一加一大于二,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查市场作计划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却面临诸多问题。

许多并购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企业的团队无法管理国外企业的团队,这点恰恰就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收购最大的风险。在整合的过程中,跨国、跨文化的整合是最难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2/9503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