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继续保持锐意改革的精神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日期: 08年12月4期 评分: 5.00/1
■ 庚 欣


说起中国改革,不能不说邓小平。

邓小平当年曾回忆称,他真正痛感中国必须改革、并认真思考中国改革具体方案,是在文革被批判、流放江西最“倒霉”的时候。每天去工厂劳动途中,这位被监管的老人默默地走著,头脑中形成了一个个“改革思路”。这条小路后来被称为“邓小平小道”,而这些极具创意的改革构思,恐怕在邓主持“一线”工作、意气风发地在中南海漫步时是难以形成的。正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乞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有创意的构想似乎都是“贤圣发愤之所为”,“改革”也不例外。

3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许多上年纪的人都说这30年比改革前30年过得快,因为舒心的日子感觉比住牛棚的日子要好过。这可能也是一种时间上的“相对论”。中国人容易满足,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性格特徵。可是,这种心态对于我们今天纪念改革、总结改革就成为一种困境:大家都在忙于生活、工作,忙于升官、争斗,忙于赚钱、享受,有多少人有时间、有心思认真考虑“改革”的问题?日子过得舒服了,真有“问题意识”用心想改革的人自然就少了,或更准确地说,是改革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来,我们从社会方方面面、从很多“名人”的言行,都可以感受到与“改革”格格不入的气氛。那些被改革所摈弃、所淘汰的东西正在回到我们中间。就连纪念改革、总结改革的一些活动,也使我们这些经历过“文革”也经历过“改革”的人,感到好像有时是在用文革的方式,或者说得客气一点儿,是以缺乏改革精神的方式在纪念改革,多少有一点儿“亵渎”的味道。

近日有关30年改革的纪念文章等,几乎是一片好评。当然,这里很多都是真心话、大实话,与文革时的“假大空”截然不同。但这些对改革的赞扬,不能代替对改革的思考。今天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改革的实质?如何继承改革的精神?如何纪念改革,才能总结出改革的真谛,找出改革的问题,并为今后改革确定新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短短30年走过了许多国家上百年或更长时间走过的道路。30年来,中国经历了如同“从猿到人”的伟大历史性、全方位的转变。我们海外华人对这一点可谓“感同身受”。改革的确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但是,中国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为所有民众谋福利的艰苦进程。30年仅仅是一个开端,改革初期的国情困难及体制弊端仍然存在,30年剧变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以改革的精神予以面对。改革之初,人们经常引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这句话,就是要倡导锐意改革的精神:要“不满现实”,而不是“安于现状”;要找毛病,而不是捂盖子;要积极进取,而不是固步自封。在今天总结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为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更要认真想一想:有哪些领域改革还没有真正展开?有哪些领域的改革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有哪些改革达到了目的但是实践证明原来的目标设定有问题,需要进行修正?我们今天的精神状态及行为方式是否符合今后改革的需要?

说来也巧,2008年既是改革30年的纪念日,又是改革30年的大展示。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奥运会,使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因改革所取得的进步;但我们也经受了内外诸多的困难,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与改革不无关系的问题。即使地震、冰雪灾害等天灾,也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祸”的成分。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群体纠纷,处处都提醒人们:中国的体制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中国的社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改革的要求依然迫切。时代又一次呼唤改革,不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都要继续保持这种锐意改革的精神。特别是对于那些曾积极参与30年改革、并得到了相应回报、在今天中国社会具有重要影响的人们,这一点尤其重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9293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