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香港角逐的“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最新动向是,北京可能倾向选择香港。17日启程赴京述职的香港特首曾荫权,行前坦言有信心可早日争取得到。
学者指出,在全球受到金融海啸冲击下,包括欧元、人民币在内的货币,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中国的决策部门正积极研究推进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更被业界视为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十分关键性的一步。而为了争取成为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上海和香港的竞争已白热化。
曾荫权在连任香港特首时,曾强调要带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创出“纽伦港”一词,以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与纽约和伦敦相比照。
不过,曾荫权的构想看来跟北京的想法并非一致,而他从去年开始,忽然调整了大方向,由强调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调整为把香港发展成“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据悉,经此调整后,北京认为符合中国发展的利益,于是开始看重香港,但上海仍未放弃,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转任上海市副市长后,先后多次主动向北京游说。
11月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北京,与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会面后表示:“可以利用机会,推动以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仅仅两天之后,屠光绍就在一个论坛上,罕见地谈起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并把其视为上海未来一段时间内,在金融体制建设方面所要推动的三大重要方向之一。
曾荫权16日接受亚视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正出现整合,有利中国扩展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香港要抓紧机遇,成为中国的人民币结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