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合,孩子总是会做一些让人忍无可忍的事——做鬼脸、发怪声……旁人哄堂大笑,你却觉得颜面扫地。其实,诸如此类恶作剧,在4、5岁的孩子身上可说是层出不穷。对待这种行为家长一般有这样几种做法:
1、恼怒训斥,体罚痛打。家长不问缘由、不论场合,声色俱厉,严辞呵斥,甚至拳脚相加,让孩子饱受皮肉之苦。
2、溺爱袒护,轻描淡写。家长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对,可是却以“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好”等理由,不做批评教育,只是息事宁人地告诉孩子“不要再这样”了事。
3、忽视对待,甚至曲解夸赞。有些孩子恶作剧的对象是别人,因此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点子多”、“机智能干”,而把它作为一件好事加以夸耀。
显然,这三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但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创作恶作剧的小“艺术家”们呢?
别充当热心观众——对于在公共场合哪些行为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虽说4、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为了成为关注焦点,他还是会想尽“花招”。无论事后受到什么惩罚,大人间叽叽喳喳的评价声,小夥伴咯咯的笑声,都会使他得意非凡。如果你高声大气地批评他,甚至动起气来,他的小心眼会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当孩子出现恶作剧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
找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有时候,孩子出现恶作剧行为,往往是觉得无聊,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因此,如果带孩子外出或者参加聚会,不妨带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者爱看的童书,让他打发时光。
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如果孩子的行为具有破坏性或伤害了他人,家长一定要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发表长篇大论,只需要简单而直接地告诉他,为什么他的行为不被允许。然后给他一个机会弥补过错,或向对方道歉。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等于及时地教会他什么是受欢迎的行为。
共度亲子时光——喜欢恶作剧的孩子,除了天性比较顽皮以外,往往得到家长关心较少。其实,无论多忙,父母最好每天都留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这个时间不需要过长,半个小时就可以,但贵在坚持。只要让孩子明白,你随时随地都在关心他,他就不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寻求你的注意了。
总之,对孩子的恶作剧,家长既不要护短,也不能粗暴处理,而是探寻其行为的缘由,指出其做法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引导孩子提高认识,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