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昭奎 胡欣欣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林信太郎先生最近不幸逝世。当我将这个噩耗转告给国内许多过去与林信太郎有过交往的学者、官员、企业界人士的时候,大家无不表示出十分悲痛和惋惜之情。
林信太郎192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在京都大学毕业后在原通产省工作长达30年,历任机械、商业贸易、综合计划机械、国际经济关系等行政负责人及立地公害局局长等职。在50年代,他主要关注日本的机械工业,到很多机械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机械工业现代化政策以及扶植企业增强出口竞争力的政策,为此倾注了大部分青春时光。1961年他根据自己深入基层对关西地区机械工业进行实地调查和指导的实践,撰写了《日本机械出口论》并获得博士学位。此书于1984年在中国翻译出版,产生了很大反响。
林信太郎在通产省是著名的学者型官员,被誉为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旗手。美国学者约翰逊在其名著《日本经济奇迹与通产省》一书中,多处提及林信太郎在策划和制定日本产业政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1961年至1964年,林信太郎作为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的代表常驻德国,在该机构驻西德的“轻机械中心”担任所长,阻止了欧洲对来自日本的缝纫机进口实施高关税的计划。在德国期间,林信太郎发现了“自由连锁”这一中小商业的组织形式,并将其引进到日本。他提出中小商店自由连锁方案并对此进行了具体指导,由此被称为“日本自由连锁之父”。1977年从通产省退休之后,林信太郎到著名超市企业佳士客公司担任副社长。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林信太郎利用他的影响力,为促进日本政府对华提供日元贷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在过去的侵略战争中,日本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和痛苦,可是人家却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对这样宽容大度的国家,在人家实施改革开放、面临资金短缺困难的时候,难道不应该给予积极的合作么!
林先生年轻时曾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学习,他的老同学高狄、陈抗、李松林、铁大章等后来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林先生不仅与他的那些已在中国各部门担任要职的老同学进行交流,而且还通过他们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的马洪等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1991年林先生荣获友谊奖。
作为最早提倡“自愿连锁”的流通专家,林先生在1990年亲手创立日本自由连锁协会并任会长直至2003年。正是在他创建自由连锁协会以后不久,我们因为开展“中日流通业比较”集体课题而结识了林先生,他对我们的研究课题给予了很大帮助,我们每次去日本考察,他都亲自联系好多流通设施带我们参观,还包了沙龙大巴带我们一起去,以便充分利用路上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为了介绍日本的流通政策和推广日本优秀流通企业的经验,林先生与商业部的研究部门和负责同志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并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讲授流通学。
在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他提出的保卫港元的建议通过马洪直接转达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熔基,为此,朱副总理还特别向他致谢。
林信太郎在常驻欧洲期间,亲眼目睹了法国与德国联合起来促进欧洲经济联合的过程。他期待日中两国也能够像法德两国那样真正实现历史和解,共同推动东亚合作的发展。他在90年代末就一再强调中国的巨大发展对日本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林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人、爱学习爱思考的人、有著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的人。他非常关心自己祖国日本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日中关系对于日本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要性。近年来,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把自己对日本、对日中关系长年思考的成果写成书出版,留给后人。为了实现他的最后一个心愿,他在2007年底邀请冯昭奎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谈。然而,我们的对谈进行到一多半的时候,他表示自己的旧病复发,无法再将对谈继续进行下去了。现在,虽然林先生的书无法在日本出版,但是可以告慰林先生的是,他的谈话的一小部分内容已在中国的《世界知识》杂志上发表,其他的部分内容也将可能在中国的期刊上陆续得以发表。
安息吧!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林信太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