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渡边寿子
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不能撒谎,要讲真话。小学课本里有一则“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们自小就懂得:诚实是人生的美德,撒谎的孩子说话没人相信,撒谎的孩子会被狼吃掉。
真话的反义词是谎言。东北人将撒谎说成是“造”,河南人说成是“诓”,山东人说是“唬”,上海人说成是“哄”……母亲的家乡浙南小县城是个颇具古风的地方,那里将撒谎说成是“旋”,形容一个人撒谎很厉害,就说“旋煞夹”;形容一个人很有撒谎手段,就说“将你的毛‘旋’得一根不留”;形容一个人的谎话不可信,就说“他的鼻头还会掉在脸盆里么”。无论使用何种方言,在正直的眼光中撒谎者都是另类,是极为鄙视极为不齿的。公然撒谎者很难找到“市场”,所以他们在施展撒谎伎俩时,不得不将谎言撒得像真的一样,但一旦“西洋镜”穿帮,他也就声名扫地,在众人眼中矮了一截,他那一招就不再灵验了。社会对讲真话和说假话持泾渭分明的态度,一扬一抑间,就将一种道德文化元素溶入了人的血脉。说真实话,干正经事,做正派人,这成了我们民族一种淳朴的传统,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与生俱来的,正直的人对此从来没有一丝丝的怀疑。
也许,生活并不需要我们所讲的每一句都是真话。真理是一道“判断题”,不是对就是错,没有任何调和的馀地。我们在规律面前,在科学面前,在气节名节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把坚持讲真话作为一种“铁律”,这是人生的底线,哪怕越过半步都会造成人格缺失和道德偏差。而生活呢,却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尤其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很难简单地分清孰是孰非,有时候一个问题往往几方都有道理。我们祖先奉行的是中庸式的思维和处事习惯,需要隐忍生活中的某些磨难,委屈,不快,善意地把一种真相隐藏起来。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庸常生活中,人们从起床到就寝每天得讲多少话,怎么能保证像“圣贤”一样每时每刻每一句话都是真话呢?就像心理学家洛巴托说的:“真话有时候是非常残酷的,如果我们在一天当中总是说真话,那么就会感到自己反受其害,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
生活既需要逻辑,更需要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善意的谎言有时候还真能起一种润滑黏合的作用。一家之尊发起脾气,儿子能像法官一样充当评判的角色么?夫妻之间出现龃龉,非要分清是非才平息战火么?朋友被诊断为不治之症,是不是一定要把残酷的事实告诉他?为了让戌守边疆的孩子安心服役,父母把家庭灾变隐瞒起来,这是不是一种不讲真话的欺骗行为?这些真是难以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多年前,曾经看过一篇报纸,报纸报道说,当时四川成都正为一个“美丽谎言”痴迷、激动和发烧。主流媒体都加入了这个“美丽谎言”的大合唱,都在最醒目的头条位置推出《成都上演美丽谎言》的新闻。它说的是有位叫吕娜的学生,在离高考还有14天时,其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那是一对感情极深、相依为命的父女,父亲猝死,对他眷恋最深的女儿将受天崩地塌的打击。一个难题摆到了亲人们的面前: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高考在即的吕娜?家人、邻居、老师、同学几乎串通一气,决定将真相隐藏起来,让孩子一如既往地复习迎考,以顺利地跨过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关口。14天,吕娜是在谎言中度过的,只不过那是美丽的谎言,充满慈爱的谎言。直到报纸编发新闻也就是吕娜结束高考的那一天。人们才可以轻轻地为这个苦命的孩子说:姑娘,好好为你父亲哭一场吧!请珍惜大家对你的这一份呵护,把对你父亲的怀念像蜡烛一样点亮,让它照亮你在更远也许更艰难的人生之路走下去。
在我看来,正是有了这些谎言,人性中才多了些许宽容和忍耐,人世间才多了些许体谅和关爱,社会上也多了一片遮蔽风雨的绿荫。所以,我既钦佩那些信奉真理,不畏权贵,坚持讲真话至死不渝的人,他们像夜空中的星辰,以清幽的光芒照耀著我们在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道路上前行,我也喜欢普希金的一句名言: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言,它胜过许许多多卑微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