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上海创三年最大跌幅 中国楼市最后堡垒告破
日期: 08年09月3期

■ 本报综合报道

 

  当上海房价还被称为中国楼市最后堡垒的时候,一项分析报告显示,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新盘月成交均价环比下降24%。这是2005年7月以来上海房价最大环比跌幅,也是这三年新一轮调控以来的最大跌幅。

 

 

  跌幅三年来最大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通过对官方的网上房地产楼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新盘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32%,月成交均价环比下降24%。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指出,这个24%的跌幅,已是2005年7月以来上海房价最大环比跌幅,也是这三年新一轮调控以来的最大跌幅。

  统计显示,7月,上海19个区域的楼市成交表上一片绿意。成交面积同比无一区增长,降幅高达八成以上者有普陀(-90%)、虹口(-90%)、黄浦(-88%)、杨浦(-87%)和闵行(-85%)等五个之前重要的住宅供应区。

  另外,根据该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8月份,虽然平均成交价格环比小幅回升,但上海楼市成交量仍然持续低迷,同比降幅近70%。

  与此同时,整个长三角的楼市僵局也开始打破。

  7月份,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降幅分别高达68%、47%、58%和58%。

  业内称,下半年整体市场疲软几成定局。

  热钱逃离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透露,人民币升值放缓已经影响外资在华投资的兴趣,今年4月热钱还在不断流入,仅仅不到两个月,外资就开始抽走。

  薛建雄所指的外资抽走,是指今年五、六月间盛高置地、瑞安房地产等知名房企的集中套现。5月20日,瑞安房地产宣布,将旗下全资附属子公司FPL25%的股权以作价11.25亿元出售,同时附有一项不可撤回的认购期权,可按行使价11.34亿元进一步收购24%的股权。据了解,FPL的主要资产是瑞安在上海开发的瑞虹新城住宅项目。紧接著的6月3日,盛高置地为其在苏州的房地产项目引入投资者,以2.835亿元出售了所持40%的股权。

  就连一向在内地楼市只进不出的摩根士丹利,也于近日传出沽售消息。消息称大摩资产管理部人士透露,有意出售其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锦麟天地、华山夏都两处酒店式公寓,套现总额将可能超过20亿元。在此之前,麦格理、花旗、高盛等投行已分别出售了他们在上海的一些大型物业。而在此之后,外资在住宅市场陷入沉寂,至今未有任何买货消息传出。

  信贷危机凸显

  高负债经营模式,需要房价不断上涨才能支撑。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银行持有大量的房地产,或者是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资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将提高银行资本的规模,从而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进一步扩大对房地产业的信贷供给,推动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然而,一旦房价出现下跌,就会影响银行还款。

  目前,信贷危机已经凸显。截至2008年6月底,中资银行各项人民币房贷不良率比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已经逼近3%的国际警戒线。

  上海市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该市中资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接近1/3,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央行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2008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醒,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信贷的三重风险:一是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紧可能造成开发贷款不良率上升;二是房价低迷可能造成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增加;三是预售资金管理缺位可能会产生信贷资金风险。

  随著房地产市场下行通道进一步确立,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提高。海通证券的一位著名分析师表示,房价下跌对银行冲击的更大影响在于,作为银行主要贷款抵押品的房地产和土地资产将会贬值,在以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下,一旦银行贷款不良率大幅攀升将可能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动荡。

  最近一项新的信贷紧缩措施出台——2008年8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公布《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严禁放贷给开发商买地。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所采取的系列信贷调控的最新举措。

  2007年9月,央行曾宣布提高二套房首付比率和贷款利率,随后又规定住宅在封顶之后才能预售。上述政策出台后,很多银行都收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

  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案例,但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一些中小房地产公司将濒临破产。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报告称,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会达到3100亿元。

  沪深两市发布的年中报的109家房地产企业,上半年负债总计超过35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65%。

  地产商陷入融资赌局

  碧桂园以大风险博小收益,与美林签下罕见股份掉期合约,令人体味到地产公司受迫资金压力而千方百计融资的苦涩。

  所谓掉期交易,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段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比较常见的掉期交易是货币掉期和利率掉期。这两种掉期交易,一般均为规避投资风险设置。股份掉期交易,则十分罕见。简而言之,碧桂园赌的是股价涨,而美林赌的是股价跌。

  公告显示,碧桂园将此次融资的一半金额19.5亿港元为抵押品,与美林签订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根据协议,若最终价格高于锁定价格,则公司将向美林收取差额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则公司向美林支付差额款项。有关股份掉期合约与可换股债券年期同为五年,至2013年。

  在这个突然到来的市场严冬里,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已经蛰伏起来,不复去年上市后大规模扩张的豪迈气概。碧桂园8月14日在中期报告中显示,一份半年前签下的股份掉期合约,给碧桂园带来了4.428亿元浮亏。

  对于这家正在储蓄能量过冬的地产公司,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同一份中报显示,碧桂园已竣工地产面积为969.7万平方米,正在开发的面积为1530.9万平方米,尚有3070.3万平方米土地待开发。这些正在开发和等待开发的土地,显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香港会计准则要求,在每半年度按届时股价做出公允值调整。该份掉期合约涉及2.79亿股股权。

  2007年10月,碧桂园首次尝试发债时,股价尚处高位,此后则一路下跌。至其发行可换股债券并与美林签订股份掉期协议时,其股价已跌至6.82港元。

  至2008年6月30日中期报告截止期,碧桂园股价已跌至5.06港元,与初始价相比,下跌1.8港元左右。账面亏损达4.43亿元人民币。

  由股份掉期合约而来的亏损如今还仅呈现在账面上,并不需要现时支付,在短期内对于碧桂园的现金流不致构成影响。但这个特殊的金融衍生品投资的形成,仍旧令人体味到,信贷紧缩之下,地产公司受迫资金压力而千方百计融资的苦涩。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2/8439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