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 杨文凯)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于7月7日至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这次峰会是历来参加国最多的扩大峰会。气候变化、粮食危机、燃料价格上涨及世界经济、非洲发展等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峰会期间,八国领导人与中国、巴西、南非等14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对话会议,共商全球发展所面临的连锁危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7月7日抵达北海道,参加对话会议。
这次峰会的东道主日本和肩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桥梁作用的中国,在这次峰会上的表现,是两个引人瞩目的看点。
一、传统危机和新型危机 在峰会上碰撞
这次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参加国最多。1975年在法国巴黎举行首次G8峰会时,与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六个国家;之后,加拿大和俄罗斯分别于1976年和1998年加入,组成了当今的八国集团。本次峰会期间,与会国家多达22个,充分说明随著国际化进展和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及南非这五个新兴国家兴起,世界性问题包括G8自身问题,仅仅靠几个发达国家已经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将演变成一种包括越来越多国家的世界性对话——从这次会议的日程,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这次会议首先将讨论世界所面临的“传统危机”,也就是气候变暖问题,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会议在9日召开。除八国集团外,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应邀出席。在会上采纳的16国首脑宣言草案规定,发达国家以2030年为限,分别制定中期减排目标;新兴市场国家也应该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于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的长期目标,草案仅表示“将通过联合国展开磋商,争取在明年底达成共识,希望各国都能接受这一目标”。
G8首脑宣言就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全球经济“依然存在滑坡风险”,八国集团对原油和食品等原材料商品价格飞涨感到强烈担忧。宣言还进一步就原油价格攀升问题指出,“有必要维持供需平衡,并提高市场透明度”。宣言强调,应该努力增产原油,并提高投机资金的透明度。
二、日本争当世界环境旗 手道路艰难
日本对这次会议抱有厚望。首相福田康夫于6月9日傍晚,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了有关全球变暖对策的“福田愿景”。福田说,日本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争取到2050年实现与目前相比削减60%至80%。”有关2020年前后的中期减排目标,他表示“我们可以实现与EU相同程度的削减水平,也就是削减14%”。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上受到来自国内产业界和执政党内部的反对,一直不肯发表中期减排目标,因此受到非难。福田发表“福田愿景”,有了一点进步。“福田愿景”宣称“我国继续作为世界最高水准节能发达国家,在世界发挥领导作用”,表明日本要在环境问题上领导世界。
关于日本如何发挥主导权,日本外务省副报道官谷口智彦先生对《中文导报》记者说:《京都议定书》很不完善,因为中国、美国、印度都没有参加CO2的减排,而本次会议需要制定一个大家全都参加进来的方案。日本的“分类减排法”得到了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理解,试问欧洲有办法把大家都拉进来吗?不过谈到日本是否会订出中期减排计划时,谷口先生则说无法肯定。他强调,“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减排,而不是日本如何减排。”
但是欧盟明确提出了中期减排计划,就是到2020年为止,削减20%的CO2排出量,如果在国际上达成共识,还可以削减至30%,而到2050年削减60%到80%。日本不订出中期减排计划,作为主办国,又怎么能说服别人,这是日本遇到的一个难题。
在到2012年为止的《京都议定书》中,日本承诺的减排目标是2008年至2012年间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在始于今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日本的减排形势不容乐观。2005年度和2006年度,日本不仅没有实现减排,反而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8%和6.4%的排出量。
福田表示到2020年前后,我们可以实现与EU相同程度的削减水平,也就是削减14%的减排目标。
但是“福田愿景”是以2005年为起点进行减排,EU对此大为不满,“在已经增长了8%之后才订出减排14%的目标,日本真是又狡猾又自私。”日本则反唇相讥:“我们在90年代正在发展繁盛期,你们经济低迷。就是这样日本的能源利用率也比欧洲高得多,岂能以那时为标准?”
日本不订中期减排计划,或仅按照“福田愿景”那样来订,难以说服EU。在日本和EU的争论中,不能不说日本有些理亏。因此,日本说服其他国家参加新的减排计划,并参加长期削减目标真是个难题。
如果日本勉强订出了中期计划,日本很有可能还是像《京都议定书》时代一样难以完成任务。现在,日本原子发电事故频繁,多有停产,使用煤炭的火力发电正在增加,奢谈减排,谈何容易?这样就会逼迫日本投巨资去海外购买排出量份额,对其经济造成沉重压力;或使惧怕减排压力使生产和利润下滑的日本基础工业和材料产业移师国外,造成日本产业空洞化。可以说,日本争当世界环境旗手之梦,艰难而不客观。
三、中国赞成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
全球气候正在经历千年未有的升温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也经受严峻考验。早在2005年的G8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指出,气侯变化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2007年6月4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中国的《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负责任态度。中国赞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认为这是客观的,也是公正的。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这是《方案》吸引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减缓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制定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政策和行动。《方案》作为一个政策指导性文件,集中而全面地规定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努力目标。
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主要减排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水平上;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森林覆盖率达到20%,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的《方案》被称为是务实的,是从国情出发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消除贫困是第一要务,这一点得到了联合国有关公约承认。中国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二氧化碳减限排目标,但对于整个能源节约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通过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目前,国际环境外交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京都议定书》;二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前者针对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后者著眼于臭氧层保护,主要关注卤代温室气体氟利昂及其替代物的减排。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印度、巴西等国家一样,不必承担强制性减排责任。1991年,中国政府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后,目前已经进入减排时间表。
八国集团(G8)峰会召开,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国是G8的重要合作夥伴,G8无疑更需要与中国合作。此外,温室气体控制、生态环境、能源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是世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也需要与G8加强合作。为此,中国出席八国首脑会议十分重要,是有价值的重要合作夥伴。
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除非主要排放国现在就采取控制措施,否则,大多数大国想要取得持续经济增长、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不可能的。日本在北海道G8峰会上提出建议,通过决议要求有关各国承担控制气候变化具体义务。美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美国总统布什、两党总统竞选人,以及很多州政府已表明要这样做。美国已和英国、日本一起,提出一项在清洁技术方面援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100亿美元的计划。美日也将联合提出在G8框架下,实行对保护环境有益产品的自由贸易政策。据悉,G8可以通过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逐步取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煤炭发电厂,转而采取核电或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