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知)欧阳蔚怡
当电视里面传出“进入梅雨季节”的宣告之后,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就会变得殷勤起来,雨伞就成了出行的密切夥伴。前几天和一位朋友相约,见面时他拿著的一把大伞和当时春风送爽的晴空有些不相称。看到我的疑惑表情,他指著周围说,“天气预报说有雨的,你看不少人都带伞了”。环顾四周,行人中像他那样拿著一把长长伞棍的人大多是上了年龄的男女,于是我半开玩笑地说:“年纪大的人会多一些担忧。”几个小时后,当我们结束谈话时,外面果然下起雨,那位朋友有些得意,同时又风趣地笑道:“跟你共伞我还不好意思呢。”带著一丝歉意和一点尴尬,在他的大伞的庇护下我们朝车站走去。
在日本,两个人共伞日语叫做“合伞”或“相合伞”,其发音与“爱伞”“爱爱伞”谐音,是用来比喻共伞人之间关系的亲密。为了不被雨淋湿,共伞的人一般都会靠得近一些,所以“爱爱伞”则更多用来暗示异性男女的恋爱关系。记得刚来日本不久的一天,大学研究室的师生一起出去吃饭,出来时外面下著小雨。我和老师走在最后面,正好那天我带了伞,于是我打开伞来,并把伞伸到了老师一边。渐渐地我发现老师似乎很不自在,不断地拉开和我之间的距离,显然他并不领情。但是看著雨水淋在老师身上,我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打伞。好在那段路并不长,老师很快就逃走了。这一幕给我印象很深,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日本人没有“合伞”的习惯,即使是夫妻或家人也都是各自打伞。教授当然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误解,只是他一时不知道如何从这个不懂日本社会常识的留学生的善意中摆脱,也许当时周围的同学们都为我的举动惊讶不已呢。
两年前的深秋,陪同国内来的朋友游览京都,途中下起雨来。看著雨越下越大,于是我按人数买了几把塑料伞。朋友有些可惜地说:“何必买这么多,太浪费了。”我说日本人不共伞,同时还告诉他们乘坐电车时要把伞卷紧系牢,免得潮湿的伞面沾到其他乘客身上。事后朋友特地打电话来说,他留心观察了一下,日本人还真是我说的那样,这也算是体验了日本的雨伞文化。
日本的伞设计很精美,无论是伞布的花色还是伞架的造型都是千情百趣让人爱不释手,一些名牌雨伞更有绅士的阔绰流畅和淑女的典雅娇爱。不同款式的伞彰显著主人的不同个性,展示著主人对服饰的讲究和感受自然的情趣。据统计日本每年遮阳伞和雨伞的消费量约一亿三千万把,而被遗忘的伞也成了乘客在电车上遗失物品的代名词。许多年前,偶然一次遇到JR一年一度的遗失物品处理销售。琳琅满目的雨伞柜台最为醒目,成色很新的漂亮伞不少,原价昂贵的名牌伞更让那些眼尖手快的顾客收获累累。所有的伞都极为便宜,我也在那里买了几把图案和造型都不错的伞。我知道如果是在商店买同样的新伞,一定会破费不少,物美价廉的购物也让我庆幸和欣喜。
此后每当下雨撑开雨伞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欣赏一下头顶上别具一格的景色。无论是蒙蒙细丝还是瓢泼流水,雨伞的弯曲圆顶成了一个安全的移动空间,柔和的色彩带来一片温情,伞面上淡雅的花卉图案似乎也散发出一缕清香。雨伞不再只是一个挡雨的工具,它还给人带来只有沉闷的雨天才能感受到的淡淡愉悦;雨伞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耗品,它作为雨天特有的装饰为主人增添风采。虽然流行在不断更替,新的款式层出不穷,我一直很喜欢当年在JR遗失物品销售大会买的几柄伞,它们伴随全家人走过了无数个风雨行程。
去年梅雨到来之前,我第一次在商店用挑选服饰的眼光买了一把点缀著深色绿叶的雨伞,24根骨架比普通伞多几分深沉和稳重。女儿则买了一把内侧是蓝天白云的雨伞,她说下雨时看到晴空会心情别样。去年的梅雨季节因为雨水不多,新买的雨伞只用过3次就静静地伫立在房间的一角等待著雨天的到来。今年的梅雨季节已经悄然来临,我有些期待外出的时候都是雨天。一簇簇绽放的绣球花(日语:紫阳花ajisai)在霏霏烟雨中轻盈摇曳,被雨水冲刷后空气里飘荡著柔和的馨香,我打著那柄雨伞,潮湿的路面在脚下延伸。淅淅沥沥的雨点敲击出伤感的音色,绿色、白色、水红色、浓紫色,淡蓝色的绣球花和千姿百态的移动伞顶掩映在潇潇阴雨之中,一幅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年复一年地加深著人们对雨伞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