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杜食品”,在中华食材领域,即使不是妇孺皆知,也可称得上大名鼎鼎,美名远扬了。人们称道它地道的中国东北口味,称道它物美价廉童叟无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年营业额3亿2000万日元、员工20多人的食品会社却是由从中国黑龙江省归国的残留孤儿野崎一家一手凭“干豆腐”创办并发展起来的。
这个由中国父亲杜锡涛和“ 三姐”“ 二弟”用“干豆腐”一手创办的公司,至今已走过22年的路程,从业人员几乎都是杜家(日本姓为野崎)人。“ 杜食品”不仅成为杜家十姐弟创业谋生的支柱,也成了归国残孤在日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受到日本社会的赞叹。
然而提起当初的创业历程,却充满苦涩和艰辛。野崎是杜家来到日本后的姓氏,也是他们的日本人母亲的姓氏。来日前,杜家在中国黑龙江省方正县农村生活,母亲为战后流落在中国的日本人。家里兄弟姐妹10个孩子。1979年,在日本亲人的资助下,杜锡涛夫妇带着除了3个最大的已经结婚的女儿之外的7个孩子回到了日本,投奔在北海道开铁工厂的日本亲人。
来日后,杜锡涛看到日本没有干豆腐,就想干豆腐味美价廉,若引进日本,一定会受到欢迎,就写信给三女儿,让她去学习制作干豆腐。三女儿遵嘱来到哈尔滨一家食品厂学了2年。
1980年三女儿来日本后,杜锡涛就带着三女儿野崎真美子、儿子野崎长光3人一起开起干豆腐作坊,真美子在哈尔滨学的是半机械化制作,日本没有机器,他们就手工操作。干豆腐终于生产出来了,但由于北海道中国人很少,日本人不知干豆腐为何物,干豆腐根本就卖不出去,于是他们举家迁来东京。1983年杜家在东京都江东区盐滨的豆腐坊开张了,然而遇到的困难还是无法想象的。先是机器设备缺乏,他们就动手制作。然而最艰辛的还是做出了成品后无人问津,他们就挨家挨户白送。野崎真美子介绍,当时日语不好,没有车,她就坐电车去,在街上见到有中华字样的饭店就进去请人家试用他们的干豆腐,然后要名片,回来后再打电话问效果如何,是否还要等等。但在当时由于没有名气和信誉,想白送都很难,很多饭店是看到她一趟趟地来,感到不好再拒绝,才答应要1、2包。就这样干了3年,白送了3年,这3年里3个人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却没有拿到一点工钱,也想过放弃,也想过去打工干点容易的事情,但总觉得干豆腐、豆制品这么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在日本成功,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终于挺过来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的产品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承认,家族的其它人员也加入进来,企业也逐步得到发展。
1990年,他们制作的干豆腐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特许,杜锡涛把日本政府颁发的发明奖状挂在了墙上,这给了干劲十足的杜家极大的鼓舞,同时他们的产品也赢得了更多的用户。到2003年,他们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的制作工厂和营业大楼,有固定的几十家大宾馆饭店的客户,有1万多订货散户,有几百种产品,有20多名从业员工的小规模食品会社,年营业额达3亿2000万日元,杜家十姐弟的家人50多人中有一半在此就业,而当初父子3人用干豆腐创业的故事也成为美谈。
这个由中国父亲杜锡涛和“ 三姐”“ 二弟”用“干豆腐”一手创办的公司,至今已走过22年的路程,从业人员几乎都是杜家(日本姓为野崎)人。“ 杜食品”不仅成为杜家十姐弟创业谋生的支柱,也成了归国残孤在日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受到日本社会的赞叹。
然而提起当初的创业历程,却充满苦涩和艰辛。野崎是杜家来到日本后的姓氏,也是他们的日本人母亲的姓氏。来日前,杜家在中国黑龙江省方正县农村生活,母亲为战后流落在中国的日本人。家里兄弟姐妹10个孩子。1979年,在日本亲人的资助下,杜锡涛夫妇带着除了3个最大的已经结婚的女儿之外的7个孩子回到了日本,投奔在北海道开铁工厂的日本亲人。
来日后,杜锡涛看到日本没有干豆腐,就想干豆腐味美价廉,若引进日本,一定会受到欢迎,就写信给三女儿,让她去学习制作干豆腐。三女儿遵嘱来到哈尔滨一家食品厂学了2年。
1980年三女儿来日本后,杜锡涛就带着三女儿野崎真美子、儿子野崎长光3人一起开起干豆腐作坊,真美子在哈尔滨学的是半机械化制作,日本没有机器,他们就手工操作。干豆腐终于生产出来了,但由于北海道中国人很少,日本人不知干豆腐为何物,干豆腐根本就卖不出去,于是他们举家迁来东京。1983年杜家在东京都江东区盐滨的豆腐坊开张了,然而遇到的困难还是无法想象的。先是机器设备缺乏,他们就动手制作。然而最艰辛的还是做出了成品后无人问津,他们就挨家挨户白送。野崎真美子介绍,当时日语不好,没有车,她就坐电车去,在街上见到有中华字样的饭店就进去请人家试用他们的干豆腐,然后要名片,回来后再打电话问效果如何,是否还要等等。但在当时由于没有名气和信誉,想白送都很难,很多饭店是看到她一趟趟地来,感到不好再拒绝,才答应要1、2包。就这样干了3年,白送了3年,这3年里3个人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却没有拿到一点工钱,也想过放弃,也想过去打工干点容易的事情,但总觉得干豆腐、豆制品这么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在日本成功,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终于挺过来了。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的产品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承认,家族的其它人员也加入进来,企业也逐步得到发展。
1990年,他们制作的干豆腐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特许,杜锡涛把日本政府颁发的发明奖状挂在了墙上,这给了干劲十足的杜家极大的鼓舞,同时他们的产品也赢得了更多的用户。到2003年,他们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的制作工厂和营业大楼,有固定的几十家大宾馆饭店的客户,有1万多订货散户,有几百种产品,有20多名从业员工的小规模食品会社,年营业额达3亿2000万日元,杜家十姐弟的家人50多人中有一半在此就业,而当初父子3人用干豆腐创业的故事也成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