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石
编者按: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6月9日傍晚,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发表了有关全球变暖对策的“福田愿景”。福田说日本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争取到2050年实现与目前相比削减60%至80%关于2020年前后的中期减排目标,他表示“我们可以实现与EU相同程度的削减水平,也就是削减14%”。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上由于受到来自国内产业界和执政党内部的反对,一直不肯发表中期减排目标,因此受到非难,如此下去,在7月的洞爷湖八大工业国峰会上,似乎也难以发挥主办国的作用,来劝说其他国家减排。而福田9日发表的“福田愿景”,似乎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可能也是为了对应即将召开的G8峰会的一种姿态。以下是福田演讲摘要。
上星期我访问了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绕了一圈回来了,并与G8成员的4位首脑会谈,在G8峰会即将来临之时,能与他们见面,我觉得很是时候,我们也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意见交换。
在英国有一座英国大铁桥,这是在18世纪末叶建设的世界最早的铁桥,它保存至今,成了世界遗产。它被称为产业革命的原点。这座铁制的桥之所以能被建成,是因为焦炭,也就是化石燃料代替了以往的木炭,使铁大幅度增产。后来,这个英国大铁桥所象徵的支撑工业革命的能源,从煤变为石油,人类以非凡的速度成功地建立了持续至今的现代社会。
然而,进入21世纪,资源的枯竭以温暖的形态出现,使人类面临歧路。
我们感谢200年以前的产业革命的功绩,但是200年后,我们的后代将怎样回过头来看待我们呢?我们已经到了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现在正站在这样的历史变迁中,因此请允许我在今天谈一谈地球温暖化的问题。
有关全球温暖化的问题,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反覆发出了警告,如果我们仍然袖手旁观,将危及到我们的后代。作为这样的温暖化问题的背景,就是过于依存于化石能源,这种世界形态已经向我们这一代鸣响了警钟。
我40多年前在石油公司工作,当时的原油价格是1美元。也就是1桶1美元的时代。有人这样说∶我国战后的高速增长,就是靠便宜的石油能源实现的。而现在原油价格超过了130美元,同时,能源价格的高涨不仅局限于石油,粮食的价格也在高涨,在数量的保障上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切断对造就了产业革命的化石能源的依赖,为了我们的后代,向低碳社会转换。
正如200年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一样,日本带头实现低碳革命,必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只有领导世界,才能使经济建设更加牢固。
全球变暖的影响已经显在化,要想从这个危险的状况中脱出,需要把CO2的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为此,在2050年之前,全世界必须树立CO2排放量减半的目标。这也构成我国向世界呼吁的“凉爽地球构想”的根本的削减目标,我们希望与G8及主要排放国共有这个目标。
主要排放国当然责无旁贷,而世界上全部的国家如果不以某种形态致力于这个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当然,发达国家应该比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日本提出的到2050年为止的远景目标,是把现在的排放量减少60-80%,由此实现足以在世界引以为荣的低碳社会。
我认为日本在保护地球的战斗中,作为率先发展的国家,承担著更加沉重的责任,这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空论“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目标”,单纯地发发声音,只进行政治宣传般的目标设定的游戏太花费时间了,我们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上的馀裕了。
现在各个国家要对“确实的实现”担起责任来,面对负责任的目标。现在已到了开始“脚踏实地议论”的阶段了。我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的分类削减的方法,不外乎是发现现实的解决政策的方法论。
EU提出了2020年之前达到与90年代相比削减20%的目标,也就是比现在(2005年)少排14%。日本作为节约能源的发达国家,实现了大大超越EU各国的能源效率,因此我们此前发表了在2020年之前,我们可以实现与EU相同程度的削减,也就是削减14%的目标。
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实际排出量虽然有若干的增加,但是处于微增状态,这是实际情况。这个到2020年之前削减14%的目标,需要我们在1、2年内就要实现排放量不再增长,并切实完成《京都协议书》所规定到2012年为止的减排目标,而且面向2020年要实现更大幅度的削减,使我国继续作为世界最高水准的节能发达国家在世界发挥领导的作用。
日本是环保先进国,对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日本将积极为它们提供节能技术。不过,这层工作也还需要更多国家的支持。日本将与美国和英国创设这方面基金,日本将会提供12亿美元,呼吁更多国家参与这个行动。
日本计划采取一些具体减排措施,并拟于今年秋季在日本国内试行排放交易制度。其他措施还包括:到2020年把太阳能发电普及率提高到现在的10倍,到2030年提高到40倍;试行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标注制度;选取10个左右环境示范城市,支持其推行创新型的环保节能措施;通过设立“凉爽地球日”提高国民的温室气体减排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