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辉)中国银监会6月12日正式发布通知,全面叫停了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明确规定在相关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前,银行不得开办或变相开办外汇保证金业务。这一消息无论对在日华人投资者还是业者来说,都引起不小的波动。
株式会社国泰资本社长潘福平认为,这标志在中国试点近2年的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大门再次被关闭。
2003年,外汇保证金业务在日本悄悄兴起,当时有数十家公司在从事这项业务。潘福平利用自己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考察了日本和中国市场。在可行性判断是A+之后,潘福平的公司里增设了外汇保证金业务。长期以来,他一直关注著中国金融市场,认为中国迟早会完全开放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大门,并期待在那一天把业务推广到中国市场。这次银监会叫停外汇保证金业务,无疑使他的业务计划再次推迟。
潘福平告诉《中文导报》记者,在银监会文件出台前后,他正在中国。在5月中旬就有风声说,监管机构开始明确表示,银行在杠杆类保证金交易上的服务条件并不成熟。
自2006年11月交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满金宝”保证金交易系统之后,2007年2月,中国银行也在部分地区开通了“保证金外汇宝”;2008年2月,民生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易富通”。
潘福平认为这次外汇保证金业务在中国被叫停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银行风控能力遭质疑。“外汇保证金交易的风险主要是杠杆风险,刚开始银行的杠杆比例为10至20倍,后来银行间为了争夺客户随后倍率逐渐放大,增加了投资者和银行的风险。从国际市场来看,外汇保证金交易已经相对成熟,但很少有银行直接和客户交易的。银行不应当是承担高风险的金融机构。”
其次在监管体系。“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日本算得上是比较成熟了,因为它受法律约束,数年前日本就把这项业务写入《金融期货交易法》中,随后又经过多次修改。但中国还是靠政策、靠文件,还是‘摸著石头过河’,政策的随意性太大。”
再次是因为近期金融环境不好。“一赚二平七赔”是很多投资的规律。保证金交易“水很深”,中国很多投资者豪赌外汇交易,不理解外汇保证金是“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最近中国股市大跌,投资者民怨再起,政府方面做此决定也是为了减轻压力。”
陈先生投资外汇保证金交易已有多年,他告诉《中文导报》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回国,2年前,正当日本华人外汇企业不景气时,他得知交通银行在中国开通“满金宝”保证金交易系统之后就马上开户,虽然交易成本上比日本业界要高5、6个点位,但他还能够接受,因为对银行比较放心,日本银行里是没有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另外,中国的家人也想参与交易,在中国用中文比较好操作。“现在,虽然银行方面还没有让我立即平仓,但从银监会的文件得知平仓是早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