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压力和忧郁是轻生主因 / 在日华人自杀多发 情何以堪
日期: 04年08月2期
  本报讯(记者 杜海玲 向轩)7月22日,警视厅公布统计结果显示,日本自杀人数已连续6年超过3万人,2003年的自杀人数创出新高,达34427人。50岁以上的中高年人士苦于健康问题以及不景气中的经济窘迫而自杀,是人数持续上升的原因。同时,厚生劳动省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日华人(不包括归化者)每年自杀人数平均在26人左右(自1998年起5年来分别为26、27、25、22、28人),其中,风华正茂的20到40岁年龄段青年占大多数。
  相对于日本社会来说,华人的自杀率也许并不触目惊心,但他们自我了断青春年华于异乡,备显凄凉。过去几年的轻生者,已由他们的家人带回故乡安息。进入2004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0余位华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情难以堪。


  福建女子释忆念(法名,36岁)写于4月17日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我悄悄来,正如我悄悄走,作别西天一片云彩”。她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1996年投奔丈夫来日(婆婆是日本归国者)。2001年,她因丈夫的残孤后代身份被疑而遭大阪入管局取消定居签证,其后几年间每月一次去入管局摁手印“报到”。这期间家中发生不幸,国内的弟弟因经济问题失踪,母亲病逝时她因签证问题,未能回国奔丧。
  种种压力之下,释忆念在去年夏天被诊断为心因性神经症,症状包括不安、忧郁、臆想。她怀疑入管局人员在她家安装了窃听器,并怀疑被入管局的车子跟踪,又恐被疑为间谍而烧掉了军医大学的毕业证。此外,她对于在1岁多时送回国内抚养的儿子日思夜想,神经长期处于压抑和紧张之中。今年4月,丈夫看出她精神状态堪忧,请母亲住在家里看顾儿媳。18日上午,释忆念乘婆婆稍不留意时,从居住的9楼窗户纵身跳下,当场死亡。在遗书中,她表达了对人世的留恋和对丈夫的爱,并仔细地吩咐后事,要求给惟一的儿子留下戒指一类的纪念物。
  释忆念自杀两个月后,入管局经审查恢复了她家的定居者签证。
  释忆念走后,丈夫随身携带遗书以尽哀思,而大多数自杀者未留下只言片语便决绝地永别人世,给家人带来突然的巨大打击和无尽的悲痛。
  5月31日,薛清州(男,42岁)在东京湾投海自尽。他弟弟告诉记者,薛清州由于不适应日本公司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辞职单干英语翻译和口译工作,但仍然精神萎靡,渐渐封闭自我,深居简出。去年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而与妻子协议离婚,其后愈加忧郁不安,终于走上自杀路。两天后警方寻到尸首通知家属。父母目前居住于冲绳,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
  6月初,陈氏(48岁,化名)悬梁自尽。其妻下午从外面打工回来,目击丈夫悬梁而死的惨景后瘫倒在地。
  2月18日,郑卫民(32岁)自杀。
  4月19日,曾宪红(32岁)自杀。
  5月9日,林少斌(45岁)自杀。
  5月26日,潘秀英(60岁)自杀。
  6月6日,金铁(27岁)自杀。
  6月底,魏庆(化名,34岁)自杀。
  余下不一一细表。
  不少自杀者的家人远在国内,亲人自杀的消息是晴天霹雳。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情况是年迈的父母千里迢迢来日本为儿女收尸,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无助之深切超逾人们的想象。一位来日为女儿料理后事的母亲在越洋电话中向记者哭诉:“我怎么也不能相信我的女儿走了这一步,可是我偏偏得面对她确实走了这一步啊!”身在国内的老人往往从此萎靡,甚至处于恍惚之中,错觉子女还在日本留学或工作,清醒时意识到子女已永远离开,更感生不如死。
  二、忧郁与臆想是最大杀手
  有精神分析家指出,自杀与忧郁症是一对难兄难弟。忧郁症一直是自杀的重要原因,华人自杀也不例外。前述华人自杀者中,就有几名曾在医院领取精神类药物。
  忧郁症成因有遗传和环境影响,旅居海外华人的孤寂诱发并加剧了忧郁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人对“精神病”的回避和忌讳,一些经及时准确治疗便可能避免的悲剧还是发生了。然而人死不可复生,惋惜和遗憾都成死者身后事。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于“自杀”的避之不及也是其他国家少有的。在采访中,有死者亲属坚决否认亲人是“自杀”,并声泪俱下地要求回避采访。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令亲属拒绝接受现实,他们不肯接受亲人的软弱或失败。究其深处,中国人尤其是新移民对于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之后方有颜见江东父老的执着可见一端。
  在求学与工作的压力中,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近于强迫症的思维方式便起了恶性作用。专家指出,忧郁症并不可怕,但华人有独特的疾病道德观,认为精神疾病如忧郁是“祖上不积德,后世遭报应”的结果,将精神疾病视为禁区,延误病情,甚至引发最恶劣结果,即自杀。
  东京齿科大学精神科医生对记者说,精神分裂症、忧郁症并非华人在异国日本深感孤寂而致,而是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存病因,需及时治疗,当然,异国的压力有可能加深病情。
  三、在日华人利用谘询窗口率低
  除日本外,美国与加拿大华人的自杀也时有发生。
在加拿大,6月28日和7月16日各有一名华人跳楼,其中西安青年耿朝辉轻生前对3岁女儿留下“爸爸走了”一句话便纵身跳下,引起当地华人社区的唏嘘和震撼。在美国,1月24日,博士生孙晓燕在浴室上吊身亡后的讨论充溢在美国华人网页。
  从美、加华人自杀的报道中可以看出,美、加华人的“心理解压”条件较日本华人要好。美、加已有针对华人的正规心理谘询机构,包括大学医院精神科的“亚裔精神健康室”,几乎每个社区都有面向华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谘询服务机构,并设有会讲粤语、闽语和国语的华人辅导员。
  虽然与美、加华人社区相比,日本华人社会有待走向成熟,但事实上在日本也有华人自助团体在活动。在这方面,大阪的“林妈妈热线”开了先河。“林妈妈热线”有20余位义务咨询员,她们并无专业资格,但是善于“聆听”,通过家乡话与通话者交谈,让对话者胸中积郁略得舒缓。
  日本有多处为外国人提供帮助的免费咨询处,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实施中国语咨询,如东京都北区市民相谈中心的外国人服务(03-3908-1101),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提供中文服务;春日井市相谈所(0568-85-6579)每月第二个周三为华人服务。记者了解到,这些服务机构的谘询员基本都是会说中文的日本人士,他们热心诚恳,欢迎华人前往或电话谘询。在异国人情淡薄之中,积极利用这些免费谘询机构应是正确的选择。
附录二:部分面向外国人的咨询机构
敬爱病院03-3973-3811
荒川区外国人谘询室03-3802-3111
外国人119服务网络048-834-0287
外国人生命热线03-5481-4347
手拉手(千叶)043-224-2154
关西外国人人权维护会06-910-7103
日本救助热线0120-46-1997
电话联络网03-3357-5507
江户川同盟03-3653-2211
江东同盟03-3638-3366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718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