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 宇默)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出口海外,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首届“中日技术展示商谈会”于7月29日、30日在东京都内举行,37家中国企业携带52个高新技术项目与会。中国一汽富奥还与日本三轮精机当场签订了汽车零部件合作协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将强化知识产权侵害惩罚力度:“不仅要没收违法产品、处以罚款,还要追求刑事责任。”这次展示商谈会预示了“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技术”转型,吸引了众多日本同行和媒体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技术贸易增长迅速。从2003年开始,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进口来源国。今年上半年,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额达12.97亿美元。本次展示会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对日出口,开拓日本市场。参加展示会的37家中方企业,包括中国航空第一集团、海尔集团、大唐软件、厦华电子以及中电技术进出口公司等。来日洽谈的52个技术项目涉及电子、软件、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各种领域,其中,集装箱检查设备等技术产品引起了日本企业的相当兴趣。
7月29日,率团来日的魏建国表示:“ 日本技术实力雄厚,产业化能力较强,且具有资金优势。
中国有较强的科学基础研究能力,劳动力资源丰富。”他强调,推动中国高科技“走出去”,是这次展示会最大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各有所长。中方在基础物理、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日方对此了解不够。开展技术双向交流活动,能够促进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促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改善双方贸易结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认为,此类活动有利于日中企业拓宽合作领域。他还对“中国制造”向“中国技术”转型表示欢迎,认为这将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商机。魏建国副部长称,中国已和韩国达成协议,今后将每年轮流在两国举办高技术展示商谈会。与日本的协议也正在洽谈之中。
另据韩国产业银行7月19日发表的以497家主要交易企业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日韩三国在整体技术上,中国比韩国落后3.8年,日本比韩国领先2.2年。如以韩国为基准(100)换算,中国为76.5,日本为110.5。如到2010年,中国和日本将分别达到94.5和102.1,三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将更加缩小。该银行评价说,以韩国和中国为例,目前家电领域的技术差距仅为1.8年,纤维行业的差距为2.3年、通信行业为2.3年、IT行业为2.5年。照此下去,到2010年,中国纤维行业的技术将超过韩国,而家电、通信、机器、半导体技术将与韩国持平。
无独有偶,7月30日,《日本经济新闻》也报道说,以日本439家主要企业的研究开发负责人为对象进行的定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年后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将超越韩国而接近日本。如果以5分为满分,中国、日本、韩国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分别为2.6、4.0、3.3。另外,美国为4.6、欧洲则与日本同为4.0,俄罗斯的技术竞争力为2.6。日本研究开发人员分析说,10年后中国的技术实力将达到3.8,逼近日本的4.1。他们也认为各国的技术差距将大大缩小,但是中国将拥有超越韩国的技术竞争力。
在首届“中日技术展示商谈会”上,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40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中国第一台40英寸HDTV数字高清晰电视机,虽然韩国在世界上首先推出40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但因造价太高而无法上市,日本目前市场上也只推出37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厦华的产品刚好填补了空白。日本的byd:sign株式会社为厦华产品做了外观的设计包装,将于今年4月起在日本的大型电子连锁店yodobashikamera上市,受到日本顾客的好评。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从数年前的“世界工厂”模式向“中国技术”模式转型,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也正迅速转变。现在,“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张名片。用“中国技术”来从事“中国制造”,这不仅对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影响深远,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根本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技术贸易增长迅速。从2003年开始,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进口来源国。今年上半年,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额达12.97亿美元。本次展示会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对日出口,开拓日本市场。参加展示会的37家中方企业,包括中国航空第一集团、海尔集团、大唐软件、厦华电子以及中电技术进出口公司等。来日洽谈的52个技术项目涉及电子、软件、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各种领域,其中,集装箱检查设备等技术产品引起了日本企业的相当兴趣。
7月29日,率团来日的魏建国表示:“ 日本技术实力雄厚,产业化能力较强,且具有资金优势。
中国有较强的科学基础研究能力,劳动力资源丰富。”他强调,推动中国高科技“走出去”,是这次展示会最大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各有所长。中方在基础物理、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日方对此了解不够。开展技术双向交流活动,能够促进两国政府和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促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改善双方贸易结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认为,此类活动有利于日中企业拓宽合作领域。他还对“中国制造”向“中国技术”转型表示欢迎,认为这将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商机。魏建国副部长称,中国已和韩国达成协议,今后将每年轮流在两国举办高技术展示商谈会。与日本的协议也正在洽谈之中。
另据韩国产业银行7月19日发表的以497家主要交易企业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日韩三国在整体技术上,中国比韩国落后3.8年,日本比韩国领先2.2年。如以韩国为基准(100)换算,中国为76.5,日本为110.5。如到2010年,中国和日本将分别达到94.5和102.1,三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将更加缩小。该银行评价说,以韩国和中国为例,目前家电领域的技术差距仅为1.8年,纤维行业的差距为2.3年、通信行业为2.3年、IT行业为2.5年。照此下去,到2010年,中国纤维行业的技术将超过韩国,而家电、通信、机器、半导体技术将与韩国持平。
无独有偶,7月30日,《日本经济新闻》也报道说,以日本439家主要企业的研究开发负责人为对象进行的定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年后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将超越韩国而接近日本。如果以5分为满分,中国、日本、韩国目前的技术竞争力分别为2.6、4.0、3.3。另外,美国为4.6、欧洲则与日本同为4.0,俄罗斯的技术竞争力为2.6。日本研究开发人员分析说,10年后中国的技术实力将达到3.8,逼近日本的4.1。他们也认为各国的技术差距将大大缩小,但是中国将拥有超越韩国的技术竞争力。
在首届“中日技术展示商谈会”上,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40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中国第一台40英寸HDTV数字高清晰电视机,虽然韩国在世界上首先推出40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但因造价太高而无法上市,日本目前市场上也只推出37英寸平面液晶数字电视机,厦华的产品刚好填补了空白。日本的byd:sign株式会社为厦华产品做了外观的设计包装,将于今年4月起在日本的大型电子连锁店yodobashikamera上市,受到日本顾客的好评。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从数年前的“世界工厂”模式向“中国技术”模式转型,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也正迅速转变。现在,“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技术”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张名片。用“中国技术”来从事“中国制造”,这不仅对中国经济、日本经济影响深远,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根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