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人民币4月10日迎来重要里程碑,美元兑人民币十几年来首次跌破7元大关,上海市场交易开始时,中国央行(PBOC)将美元/人民币中间价定在人民币6.9920元。
2005年7月,在国内经济压力和国际呼声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政府放松了延用十年之久的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不再被限于8.28元。在汇改之初,人民币升值步伐缓慢,原因正是有关当局强调建立一个有效的汇率体系的重要性,并且毫不理会来自美国国会和其他贸易夥伴对华实施贸易制裁的威胁。由此,直到2006年5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才突破了8元大关。
如今,人民币升值被认为是对付中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的一剂良药,因为通过升值能够降低原油等那些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重要进口商品的成本。
不过,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在中国国内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升值的人民币让中国出口商品变得昂贵,特别是那些生产对价格敏感的商品的中国公司受到了冲击。并且,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人民币的估值依旧过低,在对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推动下,人们对房地产等资产的投资热情丝毫不减,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希望随著人民币的升值,这些资产的价值也会随之升高——即便其他因素表明资产价格已经偏高。
一批出口企业将被淘汰
人民币加速升值,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出口造成冲击。面对困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各自出招应对:有的在报价时“加价”,有的则只接短期订单;而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正避免使用美元结算,想方设法抵消美元不断贬值的影响。
从中国外贸企业的反应看,不少企业已经预期到目前人民币升值速度,在报价时就作出相应调整。
宁波通润五矿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一位外贸业务经理说,“我们估计今年汇率至少要到6.8左右,现在对新客户、新产品的报价都已经按照这个标准调整,”不过老客户的合同没有办法更改,他说,如果升值速度再加快一些,“我们也只能承担适当损失。”
除了机械和机电行业,已经逼近生存底线的纺织服装行业则出口难度更大。宁波敦煌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南表示,今年前三个月该企业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0%,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水电涨价等因素致使该企业经营困难。“现在简直是在跟汇率赛跑,只接一两个月内的订单,而更远一点的订单根本不敢接。”周晓南说。
为了抵消美元不断贬值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正在避免使用美元结算。据给中国供应商与国际买家搭桥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网站统计,近70万中国供货商中的绝大多数,为尽可能降低汇率风险,已不再用美元结算非美国交易。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向媒体表示:“这些供应商纷纷转用欧元、英镑、澳元,甚至用人民币报价。”他补充说,现在,美元报价有效期通常只有七天,以前是30天到60天。
有分析认为,随著人民币的升值,会有很大一批出口导向型企业被淘汰出局,外贸企业出口格局将有一番大洗牌。德意志银行在最近发布的一份题为“在出口下降中生存”的报告中提出,由于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不确定,中国本土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国出口领域遭遇压力的时间会比预想的要更长。
德意志银行预计,10%至20%的出口商,尤其是在家具、纺织、鞋等行业,将被逐出各自行业。
部分日企考虑退出
人民币汇率10日首度突破1美元兑7元人民币大关,在华日资企业均对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表示担忧。共同社报道,有些企业认为在中国生产的优势正在下降,因此已开始考虑将工厂向日本国内或东南亚国家转移。
一家在广东省拥有工厂的日本复印机生产厂商的负责人感叹道,“不仅是人民币升值,每年的工资涨幅也在10%以上。努力削减成本也无济于事”。他介绍说,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彩色复印机的售价大约为100万日元,若在日本生产,成本虽然会高出几万日元,但如果说是“日本制造”或许贵一点也会得到顾客的理解。他表示,正在考虑将工厂迁至日本国内的九州或越南等地。
上海索尼公司的相关人员则表示“目前还未受到特别影响”。他指出,人民币升值也可降低零部件的进口成本,而且在中国市场出售的产品正在增加。但同时称,“如果人民币汇率突破6元大关则必须考虑相应对策”。
此外,部分日本企业为缓和人民币急剧升值带来的影响,在买卖零部件时的计价货币不再采用美元而改为日元,因为人民币虽然对美元在急剧升值,但对日元则未必一定升值。
上海一家日本银行的外汇负责人预测今年年内美元兑人民币将到达6.5元至6.8元之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上海代表处副所长岩田泰指出:“人民币升值趋势是必然的,日企有必要在展开业务时考虑到汇率风险。”
外籍高管要求改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扬,人民币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凸显,这对职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广东的很多企业外籍高管或者港人白领纷纷要求改变原来以外币结算薪酬的方式,改为领取人民币。
在深圳科技园某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弗兰克,近日找到公司的财务部,要求按照当前的汇率发放工资,把每月支付给自己的美元工资及时兑换成人民币后再发给自己。“我一个月的工资要是晚一个月到银行去兑换,差不多要白白损失2000元人民币。”
弗兰克说,在来深圳工作前,与公司签的合同中规定,工资都是按照美元支付的。可自从去年来到深圳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不断波动,今年人民币升值更是一路小跑,发到手里的美金开始持续贬值,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是突破7字关口,为避免损失,他只好要求工资领人民币。
招聘网站——中国人才热线的一位张姓经理说,目前深圳的外籍员工主要是外资企业的高管或技术人员,分布在金融、贸易、高科技等行业,他们的月收入折合成人民币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元,原来美元强势时,他们求职时普遍要求“薪酬美元结算”;而现在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如果还是用外币结算,很可能每个月要损失几千元人民币,所以他们的求职要求现在一般都是“以人民币结算薪酬”。
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其他城市也有发生。东莞企石镇一家日资塑料品生产企业,包括总经理、厂长等在内的3名高管是日本人。总经理岩崎郎告诉记者,为避免汇率波动对个人收入产生影响,他们公司薪酬的支付方式最近已经统一为:工资在日本用日元支付,而在中国发给每个月5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费。
房地产或再被外资炒热
随著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潮频起,关于“赌”人民币升值的说法便始终伴随其间。人民币对美元“破七”之后,对于中国楼市的市场预期有可能进一步升温。
据高力国际最新发布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一季度报告,在外商企业和积极的市场氛围中,今年一、二月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增长达到9.8%。高力国际研究与谘询部董事李庆贤表示,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美国经济市场变动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未能造成影响。随著人民币升值等市场预期的加强,外资对于部分优质物业的收购意向依然强烈。
虽然新房市场在经历了一轮调价风潮之后尚处于观望状态,但较易受到境外人士青睐的上海高档二手房市场却开始呈现出“回暖”。据信义房产分析人士介绍,许多境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非常关注,对于这类群体而言,未来几年内供应量会继续加大的中低档物业投资性能不高,具备稀缺性的高档物业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利好条件,便成为该类群体眼中的“香饽饽”。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汇率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币值关系,楼市价格变化主要受到本国的经济影响,但房地产行业仍会成为货币升值受益者之一。“人民币升值意味著以人民币标价的土地和房屋资产价格,会随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增加而愈发具有吸引力。”信义房产分析师认为。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升值预期空间已经明显缩小,对于注重于境外租赁者的高档投资物业来说,同样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威胁”。“如果市场需求量有所缩减,对于高档物业市场会有影响。”仲量联行中国研究部总监何恩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