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王室没落之路
◇2001年6月: 醉酒的王储迪彭德拉持枪弑杀国王比兰德拉、王后艾什瓦尔雅 和多名王室成员,然后吞枪自尽。比兰德拉之弟贾南德拉继 位。
◇2005年: 贾南德拉国王解散政府,亲自掌权。
◇2006年: 议会先后通过法案,剥夺国王的法律否决权、任命王位继承人 以及统率军队等特权,尼泊尔国王成为形式上的君主;同年 11月,七党联盟与前反政府武装尼共(毛主义)签署和平协 议。
◇2007年2月: 政府开始没收国王贾南德拉的资产,昔日高高在上的国王成为 “普通公民”。
◇2007年8月: 贾南德拉国王及王后搬离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已被政府国有 化的纳拉扬希蒂王宫。
◇2007年9月: 尼共(毛主义)退出联合政府,推动废除君主制。
◇2007年12月23日:政府与尼共(毛主义)就废除君主制达成23点协议。
◇2008年4月10日: 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
2008年4月10日,历经曲折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终于举行——按照临时宪法,此次选举将产生601人组成的制宪会议,而该机构的任务是在未来2年中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一部尼泊尔新宪法。选后的第一次制宪会议将以投票方式决定统治尼泊尔239年的君主政体的最终命运。
在君主制存废问题上,尼泊尔各大党派主要分成三派:前反政府武装尼共(毛主义)坚持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以大会党为代表的一派希望有限制地保留君主制,实行多党议会制;还有一些政党则是“跟风派”,左右摇摆。这些分歧导致尼泊尔的和平进程总是波折不断,制宪会议选举日期也曾被两度推迟。
尼泊尔历史性的制宪选举结束后,联合国赞扬选民“反应热烈”,能够为国家的政治前途确定方向。这场选举延续著2006年各方达成和平协议后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和平希望(尼泊尔七党联盟与前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结束近11年内战)。经历多年战乱的尼泊尔民众希望,这次选举能让他们真正走向和平。
尼泊尔沙阿王朝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印度教国王,尼泊尔国王被视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神的化身。按照传统,尼泊尔国王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行政等大权于一身,是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者。很长时期内,尼泊尔国王在国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尼泊尔民众的广泛支持。
目前的尼泊尔王室,即沙阿王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包括尼泊尔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都处于支离分裂的状态中。在此之前,尼泊尔境内曾先后出现过基拉底、索姆、李查维、马拉等王朝。
公元1769年,兴起于尼泊尔西部的廓尔喀王国在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国王的率领下征服了加德满都谷地,沙阿王朝由此建立。在他去世后,其子巴哈杜尔继承王位。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国王把统治中心东迁100公里至加德满都,而且不断率军扩张领土。到1810年,尼泊尔王国已经从克什米尔扩张到锡金,相当于今天尼泊尔国土的两倍。
可惜好景不长,进入19世纪后,沙阿王朝遭英国入侵并被迫签订不平等的《塞哥里条约》,把南部约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尼泊尔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割让给英属印度,同时在外交上受英国监督。英国人还逼迫尼泊尔王室下令关闭所有的边境,只允许英国人居住在加德满都。直到1951年,尼泊尔境内的惟一外国人就是英国人。
1846年,亲英的廓尔喀军人忠格.巴哈杜尔.拉纳发动政变,夺取军政实权。此后,世袭首相的拉纳家族实行了长达100多年的军事独裁统治,而尼泊尔国王则沦为傀儡。二战结束后,随著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英国在尼泊尔的势力逐渐削弱,尼泊尔大会党联合国王势力准备迫使拉纳首相交出权力。
拉纳家族自然不愿就范,并扬言要杀死当时的国王特里布万,还派兵包围王宫,威胁杀死所有的王室成员。尼泊尔王室向印度求救,印度派出特工潜入王宫,帮助国王一家逃出王宫进入印度大使馆,然后又以印度使馆官员打猎的名义乘坐飞机逃到印度。之后,双方的争斗势均力敌,最后由印度政府出面调解,要求拉纳家族交出政权,条件是印度允许拉纳家族到印度定居。1951年2月17日,拉纳家族终于交出政权,从而结束了该家族长达105年的世袭专制统治。
王室血案酿苦果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时任国王的马亨德拉实现了王权的复辟,并实行国王直接统治下的评议会制度,规定一切权力归国王。但是,王室集权统治引发了各种抗议。上世纪90年代,尼泊尔七大党派联手发动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王室“还政于民”,使王室统治面临巨大危机,但沙阿王朝第11代国王比兰德拉化解了这场危机。
备受民众尊重的比兰德拉国王1972年1月31日继承王位,1975年在占星家们的劝告下正式加冕。在1990年以前,他一直拥有尼泊尔王国的绝对权力。根据国内政局的变化,比兰德拉国王多次调整政体,以确保国家稳定:1980年12月修改宪法,并在1981年5月和1986年5月举行两次全国评议会选举。
1990年,尼泊尔各政党发动大规模抗议和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比兰德拉国王废除评议会制度,实行多党民主制。当年11月,尼泊尔通过新宪法,规定尼泊尔是一个多党制基础上的君主立宪制王国。根据该宪法,立法、行政权归议会和政府,国王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象徵,而且仍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拥有宣布紧急状态以及制订、修改和废止王位继承法等权力。
此后10年间,虽然尼泊尔政坛政党间斗争激烈,政府更迭频繁,但性情谦和的比兰德拉国王始终保持超然态度,与议会、各政党相安无事。
2001年6月1日晚,尼泊尔王宫发生震惊世界的血案:王储迪彭德拉在喝醉酒后竟然丧失理智,在枪杀包括国王比兰德拉夫妇和另外8名亲属后开枪自杀。根据官方解释,迪彭德拉因在婚姻问题上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而陷入极度痛苦,据悉其女友为拉纳家族成员,因此醉酒后开枪泄愤。之后,比兰德拉的弟弟贾南德拉加冕成为新国王。
沙阿王朝的第11代和第12代国王一夜之间先后死去,对尼泊尔王室来说无疑是一次无比沉重的打击。随后各种版本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严重损害了王室在尼泊尔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复辟葬送君主制
调查显示,尽管近一半民众对废除君主制仍存有疑虑,但贾南德拉国王本身的支持率却跌入谷底。
在比兰德拉1990年让权之后,虽然王室权力受到很大削弱,但国王仍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地位,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徵。但继承王位的贾南德拉不满王室无所作为,试图恢复王权的“黄金时代”,为王室与议会、政党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2002年5月,贾南德拉国王以政府平定国内叛乱不力为由,宣布解散议会并罢免首相。2005年2月,贾南德拉国王以“腐败无能”为由,解散了多党政府,由他本人“亲政”,此举遭到反对党联盟和反政府武装的强烈反对和抵制。长期的内战以及经济的混乱,使民众生活十分艰难,加上国王的安全部队打死、打伤不少示威群众,国王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2006年4月,尼泊尔全国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10万馀人突破防暴军警封锁,逼近位于加德满都中心的王宫。贾南德拉被迫宣布恢复废止4年之久的议会,由七党联盟提名首相人选并组阁,他已经无法阻止王权的彻底衰落;此后几个月,尼泊尔议会先后解除了国王的所有特权——贾南德拉试图复辟王权,但最终却葬送了尼泊尔的君主制。
2006年11月,尼泊尔七党联盟与前反政府武装尼共(毛主义)签署和平协定,结束了近11年内战。
由于有关建立共和、实行新选举制度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一直坚称反对君主政体的尼共(毛主义)2007年9月宣布退出联合政府,原定同年11月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也被迫取消,导致尼泊尔陷入新的政治危机。据悉,尼共方面要求立即建立尼泊尔共和国,而其它执政联盟政党则希望先举行制宪选举,然后再由新政府来决定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由于双方分歧严重,使决定尼泊尔政治前途和王室未来的制宪选举前后数度推迟。
2007年12月23日,尼泊尔政府与尼共(毛主义)就废除君主制达成23点协议,但该协议要在此次制宪会议选举后才能生效。这意味著尼泊尔君主制进入历史只是时间问题了,现任国王贾南德拉则将成为“末代国王”,拥有近240年历史的尼泊尔沙阿王朝将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