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张石)日本财务省3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年2月份,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8%,仅为553亿日元。而日本对中国的食品出口却大幅增加,达32.71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
日本2月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类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其中谷物较去年同期减少39.4%,进口蔬菜减少33.0%,肉类、鱼类和贝类减少30%。
在对华贸易上,2月份日本从中国进口总额为1.013万亿日元,减少15.1%,这是五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
同时,日本对华出口呈现增长趋势,和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4.9%,达12.59亿日元,为11个月以来对华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从中国进口总额。
总体来看,日本2月份的进出口总额均有所提高。其中,出口总额增长8.7%,达69772亿日元,创造了同期出口总额的最高纪录;进口总额增长10.1%,达60072亿日元。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发生日本三个家庭共计十人在食用了产自中国河北天洋食品厂的速冻水饺后,出现腹痛、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后,中国方面加强了对出口日本食品的检查,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也发生了“敬而远之”的现象,因此使中国食品进口日本大量减少。
中国食品出口日本数量的减少也对日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位于东京筑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的多种蔬菜批发价格已经达到了近五、六年来的最高值。
由于国际市场的谷物价格上涨,从今年4月开始,日本市场上的小麦制品价格将大幅上涨,加上中国谷物及制品进口的大量减少,将使日本的消费者面临“雪上加霜”的状态。面粉的价格(1公斤)将从197日元上涨到今年5月的239日元,相关制品如方便面等也将随之大幅上涨。
3月23日,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与日本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在东京都内举行会谈,双方都认识到了饺子事件对中日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必须早日解决饺子事件这一看法上达成一致。
但是,中日公安当局在观点上仍然处于对立状态,使问题没有解决的出口。日本方面的调查结论是,他们认为投毒发生在日本境内的可能性很低,或者说微乎其微。日本警方介绍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包装完好的塑料袋,没有破损、没有被打开,饺子袋的内侧有甲胺磷,日本警察厅警察科学研究所在饺子袋上涂上甲胺磷溶液,在21度的温度下放置12个小时,甲胺磷溶液没有渗透到袋子中,因此他们认为甲胺磷不能从外侧渗透到饺子袋里面。
而中国方面的检测结果显示,四个浓度梯度的甲胺磷溶液都可以从密封饺子袋的外侧渗透到内侧,实验所用的62个饺子袋的样本,有87%的袋子在内测检测出甲胺磷。
现在中日公安部门截然不同的结论成了解决饺子问题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