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野县)房丽燕
说起日本料理,中国人是不屑一顾的。我听到过很多中国人轻蔑地称日本料理为非文明人的饮食,这也许是指日本料理中的食生鲜的习惯。没来日本及刚到日本时我也这样认为。这也可以理解,90年代以前的中国虽已改革开放,但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渗透还没有扩展到饮食。没有吃过,自然不知其味。即使像我来日之初那样地食之,也不会吃出好味道,因为吃法不对头。
1992年年底,我找到了一份在日本餐馆端盘子的工作,这份课业之馀的短工除去中途半年回国生孩子,我一直干到1996年春天从信州大学大学院毕业。通过这份工作使我有了充分的时间认识了日本料理。
一开始,觉得日本料理华而不实,摆设得很精美漂亮,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是清淡得刺激不了味蕾。而且大大的盘子里装的供人品味的东西只那么一点点,透著寒酸与小气。
随著日复一日地与那些“前菜、小钵、刺身、扬物、烧物、煮物、蒸物、荞麦面、茶泡饭……”打交道,我渐渐地品出了它们的滋味。我觉得几乎原汁原味的日本料理所表现的正是日本人的审美趣向:淡然、精美。原汁原味并非意味著不经调理、粗制滥造,日本料理崇尚以少量的调料调制,突出原材料本来的鲜美。这就决定了日本料理的健康性。以此饮食为天的日本人也无疑成了世界长寿之最,而日本料理则成了健康食品的代言,就连一向蔑视日本料理的中国人现在也开始以吃日本料理为时尚了。
除了追求味道的清淡、鲜美之外,日本料理还十分注重造型及色彩搭配,由此被拒食者称为:“经看不经吃”。但这正是日本料理的精华之所在。日本料理的专业厨师都像是艺术家,一道道菜则是他们精雕细琢出来的艺术品。而日本厨师的外表也很少像中国厨师那样大腹便便、浑身油腻,他们大多清爽洁净、文质彬彬,甚至让人感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艺术气息。不仅是料理本身,盛装食品的餐具也常常是精品陶器或漆器,根据料理的不同而选择搭配,与食品相映成趣、和谐共存,十分的赏心悦目。因此,日本料理可谓用眼睛来欣赏、用嘴来品尝,经看又经吃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