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日本政府目前实施的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的本意,是作为日本向海外转移高新产业技术、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一个环节之一,但是日本国内企业将他们当作“单纯劳动力”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明显。其背景是日本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经营不得不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许多日本企业恶用该制度,采取“冒名顶替”等手法,变相派遣研修生、实习生。
2007年11月,福井市某缝纫株式会社被怀疑大规模使用“冒名顶替”手法变相派遣研修生的事件终于曝光。该会社在2004年因未付实习生的工资而受到了法务省入国管理局“3年间停止接纳的处分”。尽管如此,该缝纫株式会社仍然考虑“想接受实习生”,并且重新成立了将会社大楼作为工厂使用的管理业务会社,同时让在该会社就职的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成立了6家缝纫会社。
这6家缝纫会社的各家支店进驻该大楼。其中获得法务省入国管理局认可的5家会社合计接受18名研修生及实习生,再加上从岐阜县内其他缝纫会社来的研修生,在2005年至2007年6月间共有30名研修生、实习生,接受了已经受到了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处分的缝纫会社来的订单的工作。
从表面上来看,已经受到了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停止接纳处分的缝纫会社与这些实习生们的雇用没有关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似的,但是,日本市民团体外国人研修生问题网络福井的高原一郎事务局长则表示,这些相关会社实际上只是一纸文书,等同于已经停止接纳的缝纫会社雇用著研修生、实习生们,如果允许这样的情况存在,那么接受停止处分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日本每况愈下的纤维业界里,很多中小缝纫会社不雇用廉价的中国人研修生及实习生就无法生存下去是实情。另据业界有关人员透露,因为接纳实习生的人数根据会社的规模而定,为了接纳超越规定的人数,从很早以前就有这种“冒名顶替”的行为。
像这家被停止了接纳的会社一样,近几年来为了确保劳动力而采取“冒名顶替”行为的企业也在逐年增多。实际上采取过“冒名顶替”行为的经营者表示,受到接纳停止处分后,并没有什么惩罚条例,只要改变做法就可以再次接受。
高原一郎认为,日本目前实施的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的崩溃已经超出想像的范围,在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对各种违法现象作出严厉处分的同时,应该尽早地重新修改制度本身,因为日本企业用人方面不管有多少都希望能接受实习生。
高原一郎指出,通过移动人员而产生利益的是派遣事业,而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不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短缺,而是为国际作贡献的制度。有关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的存废应该尽早拿出结论,包含彻底改革和废除该制度,不然的话该制度有可能成为反社会势力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