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受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的影响,中国多省交通运输一度全面瘫痪(至今尚未完全畅通),物流系统严重受阻;不少企业因原料、燃料和电力短缺而被迫停产;16个省市逾亿亩农作物遭冻,其中超过10%将颗粒无收,食品与蔬菜价格蹿升。中国发改委2月1日公布,目前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人民币,不少专家表示,等到最后盘点的时候,这场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恐怕至少是千亿人民币的量级,而它间接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在这一氛围里,大陆股市也迅速作出反应,上证指数2月1日报收4320.77点,一周急挫9.26%,击破了被市场视为“牛熊分水岭”的年线。
专家预料,这场暴风雪可能拉低一季度中国GDP增速0.5个百分点,推高CPI涨幅0.3个百分点,这样,今年一季度,大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达到7%,创12年来新高。而作为中国传统上的消费旺季,今年春节消费也将大为萎缩,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大陆官方的农村问题智囊陈锡文近日在一个新闻会上表示,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目前尚难预料,雨雪持续久了或者北移,其损失将是巨大的。
雪灾的影响还可能输出海外。市场通胀预期在短期内被强化,可能导致中国央行近期加速人民币升值,以遏制通货膨胀。这迫使中国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纽约时报》估计,可能使美国的玩具、衣物、鞋子和其他消费品价格提高多达10%。
这场大雪,将让中国人迎来一个“最贵春节”。连续大范围的雨雪灾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交通网,也给食品和能源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拝急返乡过年的人们只能选择“迂回路线”辗转回家,老百姓菜篮子里的食品也可能会涨价。外媒普遍预测,已经升至11年来最高水平的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很有可能在1月份再创新高。
1月CPI或增7.6%
受严重雪灾影响,中国物价再度上扬,蔬菜等价格比前期上涨了12.6%。中外经济学者均预测,恶劣冰雪天气将加剧通胀压力,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高达7%,并将影响全年的经济增长。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研究部1月30日发布报告说,受元旦及春节因素以及中国遭遇大范围雪灾影响,食品类价格在1月份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预计1月份CPI将同比增长7.6%。
德意志银行出具的研究报告也表示,去年年底,有65%的居民预计物价将持续上涨。德银认为,1月份的CPI可能会达7%,政府部门可考虑采用进口补贴、销售补贴等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
国家发改委1月30日称,由于交通受阻,近期湖南、贵州、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的蔬菜价格,特别是绿叶菜上涨较多。商务部称,近日气象台发布部分地区降雪红色警报,蔬菜调运难度加大,后期蔬菜价格仍将保持高档运行。至于猪肉价格,因中央投放了大量的储备猪,令鲜猪肉批发价格首次出现下跌,较1月下旬跌0.3%。
农业部称,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油菜、蔬菜、小麦、柑桔、茶叶等农作物冻害严重。
不少媒体认为,“大雪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最重要影响,将很有可能是通货膨胀率的进一步提高”。这场大雪,将让中国人迎来一个“最贵春节”。海外媒体说,连续大范围的雨雪灾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交通网,也给食品和能源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急著返乡过年的人们只能选择“迂回路线”辗转回家,老百姓菜篮子里的食品也可能会涨价。
美国《商业周刊》称,恶劣天气已给中国造成逾30亿美元的损失,这将让中国过热的经济突然冷却。
美国《市场观察报》网站分析认为,中国的天气灾害有可能加剧1月份的通货膨胀程度。文章说,中国恶劣和致命的雪灾和所引发的电力短缺问题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但很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还会促使中国政府采取其它的货币紧缩政策。文章援引香港经济学者保尔的话说:“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已经在这几天‘飙升’。大雪对经济的影响是可以渡过的,令人担忧的是,通货膨胀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中信证券陈济军分析认为,除一季度物价水平可能受雪灾影响外,受此次恶劣天气影响,全年物价都将面临较大上涨压力。本次雨雪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8千公顷,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夏粮收成,使粮食供应更为紧张,全年物价仍将呈现上涨态势。
考验政府应急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正在日益增加。另一方面,随著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旦某个重要地区的经济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像波纹扩散一样影响到周边地区乃至全球。
虽然全球经济的总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但从整个系统上看,全球经济的神经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任何一个局部的、具体的突发事件都可能波及到全球经济整体,无论是美国的次债危机、中国股市的震荡、兴业银行的虚假交易丑闻还是正在发生的这场冰雪之灾。
2008年以暴风雪开幕,这对中国经济或许是最困难的一年。突如其来的雪灾首先考验的是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在如此严重的灾难面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恐慌,也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伤亡事件,各种抵御和缓解灾情的措施迅速出台,这些都有助于国家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陈济军说,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评上一句“合格”大致不错。大灾过后,政府要做的事也更多。
德意志银行马骏认为,从宏观层面看,大雪将进一步推高食品价格,进而令已经加速升温的通胀进一步恶化。随著通胀压力的上升,尤其还伴随著通胀预期的升温,政府可能将进一步收紧宏观经济政策,这将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行业角度看,短期内受大雪危害最严重的行业显然是旅游及交通运输板块,包括航空公司、机场、高速公路、铁路、酒店及旅游业。与此同时,部分行业则将因大雪灾受益。煤炭行业将首先受益,因为电力短缺和供暖需求的增加都将令煤炭价格进一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全国发生大面积雪灾的同时,中国的股市也出现了剧烈的震荡。这也许都是正在为中国敲响的警钟:正如不应该以透支上市公司的业绩为代价换取短暂的高市值狂欢,同样不应该以透支环境为代价换取超常规的经济增长。
有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将对一季度经济运行和企业盈利增长以及通胀走势带来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短暂的,不会造成经济运行的趋势性转变。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王庆表示,在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在10%以上时,中国将继续实施总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形势变化,从紧政策的执行力度也许会松动,但这应该在下半年才能看到。2008年的政策特点可以用“三个不会”来形容,即不会有大规模的行政性紧缩、不会有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一次性升值”、不会有连续多次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