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4日,三菱UFJ证券株式会社参与景气循环研究所所长搱中雄二在外国记者俱乐部做了有关2008年度日本经济预测的演讲,以下是演讲摘要。
从年初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问题引起了全球股市的股票价格大波澜。目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克南宣布将主要政策金利的凡迪拉尔基金(FF)的金利诱导目标下调0.75%。这个紧急措施可能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整个世界股市正处于一个微妙的阶段。
昨天(1月23日),美国纽约的道琼斯指数上升了298.98美元,为12270.17美元,但是由于上周以来股票一直大幅度下降,现在很难说危机已经过去了。日本的日经平均指数也在急剧下降,而今天上涨270多日元,大约是13102日元左右,开始恢复。这也和前一天美国纽约的道琼斯指数的上升有关。
为什么我最先要讲道股票呢?因为股票价格是景气的先行指标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最初发现股价对景气的先行预测作用的,是哈佛大学的赫林伯森教授。所谓的“哈佛指数”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赫林伯森教授说:就像进行天气预报一样,景气也可以预报。因此创造了这样的哈佛景气指数,用哈佛景气指数可以划出A、B、C三种曲线:A曲线是股价,B曲线是矿工业生产,而C曲线是最有代表性的短期金利指标,也就是有担保callrate的曲线。本来“哈佛指数”是以美国经济为素材的,但是为了明确说明,我们以日本的经济为例加以说明。
可以看出,“哈佛指数”表现了一种非常单纯的真理,也就是A曲线,即股价如果下降,过了半年左右,B曲线,也就是矿工业生产就会下降。B曲线下降以后,再过半年左右,C曲线,也就是短期金利指数也会下降。从另一方面看,在哈佛景气指数的世界中,如果C曲线下降,就会产生一种回转,即A曲线——股价会回升。把上面所说做一下简单总结:由于A曲线下降,B曲线所代表的生产就会下降,而过了不长时间,由于短期金利的下降,A曲线就会回升。
但是现实社会并不像哈佛景气指数那样单纯。比如说,C曲线所代表的短期金利要受到政策当局的制约,而这个政策当局毋庸赘言,就是日本银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复杂的事情,就是B曲线所代表的矿工业生产,是作为最有现实性的表现经济实情的指数被引入哈佛景气指数的。在所有指数中,它是最强的指数,这就形成了一种二律背反:当其它经济因素所表现出的日本经济的景气指标,处于“全灭状态”,而生产本身却可能会“一花独秀”,表现出强势。这种生产指标的强势,在年度曲线中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可以以出口的强势来加以证明。当其它指标都有很大幅度的下落,而由于出口强势,生产的指标持续上升,政府或者日本银行就会认为景气的扩大正在继续。
实际上,在哈佛景气指数中,A曲线起到的作用更大,它会波及到生产以外的一切指标。因此,尽管A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下落,而B曲线比较稳定,本来政策当局应该尽快地把C指标下调,但是我们担心他们会把这个事情拖得很晚。
政府关于日本经济的景气基调判断,在1月18日发表的资料还认为:虽然有一部分显得比较弱,但是仍在恢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景气判断的11个指标构成项目中,有7个与生产有关联的项目处于上升状态。可是如果把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及滞后指数加在一起进行综合判断,共有29个指标,这才是判断日本经济景气过大与否的代表性指标。
在先行指数中,有股价、长期金利和短期金利的差、住宅开工,把这些现在非常低迷的指标包括在内,以综合指数重新考查日本经济,日本的景气扩大在2006年12月就已经结束。从2007年1月开始,也就是说,日本景气从一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了事实上的后退期。从2007年1月就开始缓慢后退,后来到了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问题和《改正建筑基准法》问题,再有就是国际原油价格指标WTI达到了100美元一桶等因素,使日本的景气更加雪上加霜。
我也想从GDP上考查这个问题。在2007年度,我们推定日本的GDP增长1%。可是2007年度的真正增长率,除去物价上涨等因素,是-0.4%,政府的景气预测认为2007年度的增长率为1.3%。这样减去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增长也是-0.1%。下面看一看第四季度的GDP增长情况。由于《改正建筑基准法》的实行,有关建筑物的设备投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在《改正建筑基准法》实施以前,建筑方面的投资就已经减弱,在4-6月这个时期GDP成长率下降到-1.8%,就与建筑业的投资下降有关。在这以后,7-9月这个时期,由于《改正建筑基准法》的影响,建筑投资真正进入了弱者的行列。原油价格上升,则使消费者的消费下降。今后次贷危机也将威胁到出口,加上股价下降,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下降。
我们对2008年GDP的预测,认为可以增长2.1%,这种估计似乎是有点过于乐观。为什么我们做如此乐观的估计呢?因为《改正建筑基准法》的影响早晚会消退,2008年会出现相反的动向。但是还有不可测的因素,比如说相反的动向如果很小,再受到美国经济低落的影响,建筑业可能难以承受将要到来的压力。
另外,从去年12月的抽样调查来看,也难看出景气上升的趋势。但是1月24日发表了去年的出口指数(将2000年指数定为100),和前期相比增加3.9%;而和2000年相比,10月-12月输出指数增加至137.42,这证明日本的出口现在仍然是强势,出口支撑著日本的生产活动。
虽然内需有很多负面的因素,但是从表面上来看日本的经济还是在扩大。从具体的出口地区看,向亚洲出口的指数,到了去年10月-12月这个时期,达到160.02,向中国的出口达到270.3;而在7月-9月这个时期达到了300.13。但是对台湾的出口指数变成了90.4,和2000年相比有所下降。日本对EU的出口虽然没有下降,但是仅为105.6,和2000年相比,只是微增。因此,2002年所达成的日本景气扩大,几乎都是向中国出口创造出来的。但是,由于内需极端恶化,景气扩大持续的保证正在消失。从GDP变动的综合指数来看,可以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景气的后退期;从中国经济来看,也不能说前景没有令人担心的地方;同时美国的经济也开始调整,因此政府必须打出新的经济政策。
搱中雄二认为,从哈佛景气指数来看,日本银行应继续调低短期金利,在必要时应该分步骤采取不断降低短期金利,以至于回到0金利时代,已经中止了的“量的缓和”政策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再次实行。
(本报记者 张石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