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东西方的差距
日期: 08年01月4期

■ 张 成

  前几年报纸上登载的两条消息曾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一是美国政府以莫须有的向中国泄露核机密为由逮捕了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文和,后又因证据不足不得不释放了他。其二是一位中国海外留学生吴某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一天实验室接待了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电讯代表团,吴也参加了接待。参观结束,双方坐在一起交流,这时一位中方代表团员提出了一个很一般的技术问题。正当吴清清喉咙准备回答时,他的上司突然站了起来,走到他身边:吴,你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可以出去工作了。为了不让中国代表团了解内情,上司竟然如此不留情面地赶他出去!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背后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人、西方人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比他们高明的东西。你可以和他们打交道、做买卖,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引进设备和技术,但那永远是二流的东西,你只能跟在他们后面,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凌驾于东方人之上的优越感。

  美国人为什么能在东方人面前颐指气使、高人一等?他们有什么傲慢的资本?东方人有什么短处,遭如此小看?细一思量,并不在于军事、经济实力的差距,而是自15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许多首创性发现多来源于西方。至今在我们的学校里,自然科学课程的定理、公式绝大多数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经济、军事上的强大和领先在几十年间就能办到,也可以顷刻瓦解,而科学技术的领先、创造性的领先却需要广泛而深厚的教育和人文基础。西方人高傲的资本并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是西方的教育和文化中有优于东方的东西,所以他们总是先生,东方总是学生。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曾使日本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弱小民族,成为世界上的军事、经济强国。但是他们在学习、仿效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的同时,在教育领域却始终固守著自己的传统:残酷的入学考试,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粗暴的督学方式。当前,尽管日本产品以质优价廉著称于世,经济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他们在发明创造领域却远逊于西方,一些关键技术仍模仿、仰赖于西方。

  一部世界史表明,教育是一个民族兴衰荣辱的最持久、最隐蔽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切莫忽视教育,切莫小看那些司空见惯的上课、练习、考试、作业……,它使成千上万的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的训练中形成了民族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精神状态,从而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在20世纪70-90年代期间,亚洲的经济奇迹曾使世界对东方人刮目相看。当时新加坡著名政治家李光耀曾自豪地说:我们利用家庭来推动经济成长。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这样的文化背景:信奉节俭、勤劳、孝顺和忠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尤其是对学习和知识的尊重。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很多亚洲国家的经济繁荣倾刻间灰飞烟灭,陷入灾难之中。2001年1月,在一次有关亚洲的讨论会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否定了他以前所说过的许多东西。他认为信息技术的成功需要有风华正茂、充满活力和敢想敢干的头脑,父亲未必最有学问,孙子也许懂得更多。

  知耻而后勇,东方人不能永远跟在西方的后面。东方人可以说是最重视教育、最重视知识,东方的学生在学习上花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西方人,但为什么还是落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在教育上曾使东方人自豪的东西,或许正是导致东方落后的根源。杨振宁博士,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中、美两国都学习、工作过,对东、西方的教育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他说: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包括整个亚洲的教育哲学有很大不一样。美国教育鼓励有广泛的兴趣,亚洲教育注重狭窄的专业;美国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亚洲教育注重扎实操练;美国教育希望东跑西跳,亚洲教育是要人按部就班;美国教育注重培养自信心,亚洲人常常缺乏自信。

  东西方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在历史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由盛而衰,到19世纪末已濒临亡国灭种。美国虽仅有200年历史,却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东西方的差距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东方的未来在于改革教育,在于培养出充满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6358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