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去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了中国。中日首脑在关系正常化以来首次实现了在同一年内互访,双方都认为中日关系新的春天已经到来。但是,最近沉静下来的历史问题,在中日民间与官方还是摩擦不断,显示长年形成的历史认识鸿沟难填。
日本驻中国上海领事馆总领事隈丸优次在1月16日透露,日方认为扩建后再次对外开放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存在一些可能与事实不符的展示”,他已向南京市提出了修改相关内容的要求。日本外务省证实:隈丸优次在1月10日和11日访问了南京,同江苏省及南京市的要人交换了意见。隈丸还和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等进行了会谈,并表示有关问题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
隈丸的具体意见是:展览强调了日军的残虐性,可能引起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心理,另外关于日中恢复邦交后关系进展的展览内容不足。他还表示,展览也没有体现日本首相福田访华努力所达成的日中“良好气氛”。
朱成山馆长表示:“我们充分记载了和平的内容,也充分考虑到了日本方面的感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高洪研究员反驳说:“南京大虐杀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在东京审判中也被认定。日军的残酷行为是不能否定的。中国人重视历史,是为了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不是为了保持憎恨的心情。”
在1月15日上午11点25分左右,访日中国人王班亚(43岁)与多名友人在靖国神社内参观时,偶遇一个80多岁的横滨老人,身著旧日本军服,手持一杆日本旗(长约1米、宽约1.5米)。老人此行目的是为了拜祭昔日在战争中死亡的战友。王班亚见此怒不可遏,从该老人手中一把夺下日本旗,扔在地上,并用脚踩踏太阳旗和旗杆,争执当中,旗杆断开。陪伴老人前来参拜的40来岁神奈川县男性护士见状走上前来,伸手阻止并推王班亚,王班亚还手,日本警视厅崓町警署以故意伤人及损害物品为由,当场逮捕了王班亚。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无人受伤。
王班亚本为商业活动来日,原本预定16日回中国,没想到遭到拘留。中国互联网对此事反应热烈。有的人在网上贴帖子说:“王班亚,好样的,孤胆英雄。”也有人认为,他的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值得提倡。
另外,近日有日本大型出版社学习研究社下属公司“学研道意姿”委托中国厂商制造地球仪,把台湾标为“岛”,遭受日本舆论攻击后停卖。《产经新闻》带头,以“台湾被消除”为题攻击这一地球仪,还用大字写出迫于“中国压力”。结果,在日本舆论压力下,该出版社只好举手投降,将原本热卖的地球仪列入“禁卖区”。
据报道,有关产品与日本一般地球仪最大的不同是,“学研道意姿”委托中国厂商制造的地球仪将台湾标记为“台湾岛”。在未成为问题产品时,这个地球仪是该社的热卖品。去年9月开卖后,一下子售出1万多个。本次学研社在舆论压力下,“忍痛”将地球仪撤下柜台。该社说:“标记有不正确之处,除了停卖,还将以原价向已购者买回产品。”该出版社说:“产品在中国制造,我们不得不遵照中国政府的指示。”学研社已决定在6月末解散“学研道意姿”,原因是“顾客意见不断”。
但是使人百思不解其意的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地图和地球仪都不把台湾写成“台湾岛”,而标为“台湾”,为什么日本出版社在中国生产的地球仪会把“台湾”标成“台湾岛”。这种写法并不符合中国的惯例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