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避免日中关系陷入细节对立
日期: 08年01月2期

  编 者按:2007年12月11日,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所长天儿慧先生,在外国记者俱乐部面向外国记者作了有关中日关系的演讲,颇有启发意义。《中文导报》特刊发演讲摘要。

  安倍政权以前的日中关系,也就是小泉政权下的日中关系,正像大家了解的那样,是重要的两国关系,同时也充满矛盾,不得不在矛盾中前行。在中国方面,存在著警惕日本论需要日本论两种观点;在日本也有中国威胁论需要中国论两种方向。在此之中的重要问题是中国崛起,特别是胡锦涛掌权之后,重视日本论渐渐坚挺,中国崛起重视日本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在小泉政权的时候,围绕著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中首脑对话中断。对于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我在《朝日新闻》写的专栏拜见!小泉纯一郎殿里,对首相参拜进行了严厉批判。首脑对话中断,从各种意义上看,对日中关系的影响都是深刻的。由于首脑对话的中断,双方必须进行交涉,很多课题被搁置。或者说,由于对话中断,双方不信任感超常增大,各种事态变得难以处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倍前首相2006年10月访中,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人用很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破冰之旅。通过这次访问,两国总理确认了战略性互惠关系。2006年12月,我访问了北京,那时我和日本驻中国大使时常取得联系,并见到了大使。宫本大使说:首脑级别交流竟如此改变日中关系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让我感到很吃惊。大使认为,安倍访中戏剧性地改变了日中之间的气氛。但是在2007年1月的舆论调查中,日中两国的国民感情,也没有特别地向肯定化方向转化。

  众所周知,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来日本访问,这次访问被称为融冰之旅。这次访日的目的是讨论在战略性互惠关系之下双方具体要做哪些事情。这次访问的内容以日中联合新闻公报的形式发表,展开了各种不同层次的交流,比如首脑级别的交流、日中高层经济对话、防卫交流、青少年交流、文化交流、体育交流等,双方积极地大规模地推动这些交流。

  我想介绍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温家宝总理在国会发表演说那天夜里,日本时间下午7时,中国时间下午6时,中央电视台(相当于日本NHK)制作特别节目,在节目中找来中国的学生们,由日中关系专家作解说员,对日中关系进行讨论。我作为日方专家,被请到NHK中的中央电视台制作室(根据双方协议,NHK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制作室)。我参加了中国年轻人的讨论,对局势进行种种说明和评论。这样的事情在以前是没有的。日中关系也是一种政治,对于温总理的国会演说,让日本专家进行评论,并大规模地在电视上播出,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往中国方面警戒心很强,对电视播出更是严格地控制,而我是不是中国当局信任的对象也不得而知,这使我深深感到了中国对日本的重视。

  安倍首相希望积极展开对中外交是事实,但在这以后,安倍打出民主主义共有价值的旗号,希望日本扩大与价值观一致的国家的外交,也就是价值外交,这招来中国强烈的不信任感。在中国的杂志和报纸上,登出论文和文章,怀疑安倍是要建立中国包围网

  在10月份,安倍首相突然辞职了,以后诞生了福田政权。福田任官房长官时代,也可以说是他担任实质上的外务大臣时代,就表现出非常重视亚洲外交的姿态,现在将在这个延长线上展开福田外交。从福田10月份就任首相以来到现在这段时间来看,日中关系在各种层次上的交流得到了进展。因此10月份以前,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访日以后的日中关系的动向,和10月份以后的日中交流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比如说11月20日,ASEAN+3会议在新加坡举行,实现了福田首相和温家宝总理的首脑会谈。在那里,福田首相说:不容置疑,亚洲外交的中心是中国,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都快速向大国化方向前进,从国际影响力来看,和中国的关系是形成亚洲国际秩序的决定性的要因。

  在这以外,中国的导弹驱逐舰深圳号11月访日,这是中国导弹驱逐舰的首次访日。12月份,日中进行了经济高层对话,民主党的小泽代表组织大型访中团访中,和胡锦涛主席等进行了会谈,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动向。

  另一方面,双方担忧的事情也要开始正式讨论,希望找到对这些问题达成一致的方法。比如说对于现在仍然不透明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日本充满了警戒,这对于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有东海油气田问题,即使在日中高层的经济对话会议上,也很难看出打开局面的希望。

  对于这些双方担忧的事情,今后大家怎样发挥智慧,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双方正在做的事情。要解决这些问题,2007年年底的福田首相访中和2008年春天(可能是4月)的胡锦涛主席访日十分引人注目。这也是落实战略性互惠关系第一阶段的试金石。

  我们刚才谈到日中高层经济对话,有6名日本阁僚参加了这次对话。关于人民币问题和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双方确认的共同文件,中国方面将日本方面的看法删除后发表了,为此日中间发生了龃龉。因此可以说,日中关系即使在气氛上向好的方向扭转,但在实质的问题上,却很容易在细节上陷入对立,上面的事情就是一个实例。

  还有一个具体实例,也给日中关系带来了龃龉,就是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问题。这个纪念馆被扩大后,作为新馆开馆。在新馆门口,高高悬挂著被屠杀的中国人有30万人这样的数字。这个数字在日本引起了许多怀疑,认为这不是客观的数字,人们担忧这可能给日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日本方面对此虽然抱有不满,但是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获知,在纪念馆的日本角里,也介绍了日本对中ODA援助;在开馆仪式上,中央派遣参加纪念仪式的官员级别是对外联络部的副部长,对于以张纯如的书为原作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等,也受到党中央严格控制。

  由此可见,现在的中国当局对于历史问题,一方面坚持在原则立场上不动摇,同时也避免产生强烈刺激日本的效果。可以说,目前中国当局是从这两个方面推进中日关系的。

    (本报记者 张石 录音翻译整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6240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