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起伏跌宕的紧张谈判、讨价还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美国在最后一刻态度急转弯,收回了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更加明确减排目标的要求。
根据“巴厘岛路线图”,今后两年之内各国将展开系列协商,争取达成取代京都协议的新的减排战略。“巴厘岛路线图”内容包括: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清洁技术,终止森林砍伐,帮助贫穷国家保护其经济和社会免受气候变化的冲击等。路线图还为2009年在丹麦召开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即将举行的谈判制定了目标。但是,环境压力组织说,他们对大会未能制定更加明确的减排目标感到失望。本届气候变化大会的宗旨是要讨论2012年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
由于立场上存在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贯穿大会。欧盟希望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削减25-40%的废气排放,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则坚决反对。美国在12月15日的讨论中,在再度表示不能接受协议文字的几分钟后,突然改变立场表示愿意接受。中国代表和77国集团则对草案中的一个重要条款表示不能接受。这项条款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在国家层面可计算、可报告和可检测的减排措施”,而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和资金等只提出了含糊要求。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与会代表表现出的灵活精神表示赞赏。他说气候变暖是影响整个人类、整个地球的一个问题,必须协调一致地努力应对。英国首相布朗称路线图只是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幕,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他们认同的“巴厘岛路线图”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作出均等的承担。白宫发言人说,他们把巴厘协议视为制定有效的气候新目标的“重要的第一步”。但美国认为条文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还没有被全面赋予效力”。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拒绝接受联合国气候协议草案中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条款。中国代表团对大会两次强行要求批准未达成共识的文件草案表示不满,并对会议程序的公正性提出质疑。中国和印度公开反对大会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