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2007年临近岁末之际,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先生接受《中文导报》记者专访,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日中关系的发展,同时展望了2008年的新希望。他提出建议:1、日中关系应该由目前的“战略性互惠关系”提升为“战略性共同发展关系”;2、观察、理解、推动日中关系,需要从大局、全盘、长期的视角出发,才能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能否在年末实现访中,为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打上圆满句号,将成为2007年日中关系最后的看点。
白西绅一郎回顾说,2007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日中两国把这一年定位为“文化体育交流年”。在2007年,日中两国举办了大量纪念性活动,在文化体育交流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和繁盛局面。在2007年,推动日中政治关系走向缓和的安倍首相因内阁丑闻不断和国内政治压力辞职下台,福田内阁应运诞生,对日中关系来说,这是又一个值得期待的政权。
2007年的日中高层互访交流活跃。中国外长李肇星2月访日,中国总理温家宝4月访日,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8月访日,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9月访日,展现了推进中日关系的诚意。日本方面,自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中以来,几乎没有高层人士访中。直到2007年12月,以外务大臣高村正彦为首,日本6位政府阁僚联袂访中,参加了首届日中高层经济对话;同在12月,在野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率450人组成的大型代表团访中,并会晤了胡锦涛主席。接下来最大的看点,就是福田康夫首相能否年内访中,履行安倍前首相对中国许下今秋访中的承诺。
鉴于日本目前的“拧巴国会”两次延长,将成为跨年度国会,福田首相能否在国会期间抽空访中还有悬疑。但分析认为,在12月25日圣诞节之后的年末年始,国会将进入休会阶段,首相可以抽出时间出访。福田首相如果在年末实现访中,将创下两项纪录:1、复交35年来,日中两国总理首次在同一年内实现互访;2、日本两大政党领袖首次在同一月内连续访中。日本外务省关系者认为首相年内访中,必须以解决具体问题(如中日东海油气纷争)为目标,否则缺乏意义。但事实上,首相访中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对此需要认识清楚。最新消息,福田首相定于12月27日实现年内访中,显示了推动日中信赖关系的真诚愿望。
白西认为,东海问题涉及日中两国国益,并不是可以简单了结的。为了解决问题,两国首脑必须培养、增进双方的信赖关系。日本首相访中,意在增进信赖关系,推动解决问题;反过来,如问题得不到解决,首相就不能访中,这种逻辑是难以成立的。目前,有关东海纷争,中国希望日本拿出政治智慧,日本希望中国痛下政治决断。按照逻辑顺序来看,拿出智慧在先,痛下决断在后。有关东海问题,可以拿出许多不乏智慧的解决方案,但光有方案还不行,还需要创造出能够痛下决断的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福田首相若能在百忙之中实现年内访中,不仅履行了约定,显示了诚意,更有助于建立两国最高层之间的信赖关系。
白西指出,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也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日中关系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进入重要的纪念性年份,对两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福田首相提倡日本的对美外交与对亚洲外交同样重要,其对亚洲外交的中心就是对中外交。1978年,由福田首相之父、福田赳夫原首相决断,日中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奠定了此后30年日中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因此,2008年的日中关系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日中两国政府已经把2008年定义为“日中青少年交流年”,将继续推进21世纪青少年大交流计划。2008年春天,胡锦涛主席将正式访日;7月,胡锦涛主席作为北海道洞爷湖八国峰会的特邀代表,将二次访日;8月,日本皇室代表将访中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日中高层互访交流此起彼伏,日中人员往来也将攀上新的高台。
面对日中关系发展的如此大环境,白西提议说,日中关系应由目前两国政府达成的“战略性互惠关系”提升至“战略性共同发展关系”。他说,日中关系需要从大局、全盘、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和推进。所谓“大局”,指日中应关心地球规模的问题,如环保、反恐等;所谓“全盘”,指日中关系不仅有经济合作,还有政治、文化、军事、民间、市民社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发展;所谓“长期”,指日中关系应把过去、现在、未来总括起来考虑,比如靖国参拜、历史问题等。从这个视角来观察,靖国参拜、朝鲜绑架、东海纷争等,都是个别问题,不能影响大局,应以战略性的手法来化解矛盾;日中高层互访,应以增进信赖关系、建立战略性大格局为目标,不能囿于个别性问题。特别在东海问题上,或可借鉴中越共同勘查、开发北部湾的经验,不能因为一根看不见的中间线而画地为牢,阻隔了日中交流的时空,捆住了日中合作的手脚。
2008年作为“日中青少年交流年”,会成为民间交流的大热年。中国政府将在春天招待850名日本青少年访中;日本方面将在秋天招待200名中国青少年访日。这些交流方案正在策划设定中。特别是8月北京奥运会,将在日本掀起新的中国热和北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