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宇默)4月19日,“中国的大学改革与产学合营”研讲会在东京华侨会馆举行。中国上海高校校并产业协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魏润柏教授,就当前中国的大学改革与上海市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现状作了详细介绍。
从今年的4月开始,日本的国立大学实施了独立法人化改制,而与此相关联的产学合营模式也将得到推进。与日本相比,中国早在1993年2月便公布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实施了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当前中国的大学改革中,已确立了产学合营的体制。由此导致由大学直接经营的校办企业急速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成长中一种重要的企业形态。同时,这也将对教育与产业的有效结合与互补、人材的培养、经营风险意识的树立等方面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以上海为例,是从1990年开始首次设立校办工厂的。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办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以工科为主。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研发等,并有少量校办企业在香港及新加坡的股市上市。此外,界面相对较窄的大学文科专业也设立了翻译公司、财务会计公司,以及专门针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包装的创意公司等。但校办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如,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缺少、全盘性发展计划、产业间相互交流合作较少,以及缺乏资金等问题。所以,中国的大学校办产业也将欢迎日资的进入。
从今年的4月开始,日本的国立大学实施了独立法人化改制,而与此相关联的产学合营模式也将得到推进。与日本相比,中国早在1993年2月便公布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实施了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当前中国的大学改革中,已确立了产学合营的体制。由此导致由大学直接经营的校办企业急速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成长中一种重要的企业形态。同时,这也将对教育与产业的有效结合与互补、人材的培养、经营风险意识的树立等方面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以上海为例,是从1990年开始首次设立校办工厂的。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办企业,其中绝大多数以工科为主。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研发等,并有少量校办企业在香港及新加坡的股市上市。此外,界面相对较窄的大学文科专业也设立了翻译公司、财务会计公司,以及专门针对企业文化进行设计包装的创意公司等。但校办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如,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健全缺少、全盘性发展计划、产业间相互交流合作较少,以及缺乏资金等问题。所以,中国的大学校办产业也将欢迎日资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