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张石)
中日登月系列计划纷纷出台
日本的“月亮女神”(辉夜姬)计划始于1999年,中国的“嫦娥工程”启动于2004年。中国急起直追,仍能与日本并驾齐驱,可见中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其研究进度远远超过了日本。
按照中国的计划,2007年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三维影像、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分布、月球土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等的多项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工程航天系统。2012年前,发射“嫦娥二号”,著陆器登月,对月貌和月质构造调查和综合研究。2017年前后,月球车再次登陆月球表面,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面。2022年,发射载人飞船登月探测。
受中国“嫦娥工程”的刺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
中国“神舟”五号在2004年10月上天之前,日本由于H2、H
中国高呼赢了日本
中国这次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首先表现出强烈的对日宇宙竞争意识。中国各方学者和舆论异口同声表示中国的“嫦娥一号”胜过日本的“辉夜姬”。
负责本次探月计划数据分析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林则认为,中国成功发射使中国在有关太空技术上追赶上日本,像日本的放射科研仪器精确度较高,而中国则以火箭技术取胜。澳门国际军事学会会长黄东则指出,中国发射“嫦娥一号”,无论在技术含量、轨道运作、测控精确度,或是稍后进行探月科研的实用性,均较日本为优。中国使用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过往发射成功率高达100%,较之日本所使用的“H2A”的90%为高。
也有人认为,“嫦娥一号”采用追月球的轨道方式,在农历中旬发射,这时候月球朝前运行,“嫦娥一号”在后面追随。日本的“月亮女神”在
三、“执政联盟”动议和
小泽辞职预示日本外交新走向
面对中日几乎同时发射探月卫星的事实,日本对技术上的孰优孰劣没有过多的评价。从总体上来看,两国的探月卫星应该说各有短长,但是相对于中国投入举国之力,日本在探月事业和宇宙开发上受到许多限制,颇有“望中兴叹”之感。
日本宇宙开发一直参加美国主导的开发计划,在宇宙空间站缩小、航天飞机退役等重要事情上都听美国摆布。布什总统在2004年打出了“新宇宙计划”,在2006年又提出在月球上建立月面据点,以“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技术和费用由参加其计划的14国分担。不过,日本有关人士担心美国会因为议会反对和政权交替而改变计划,因此主张发挥日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但是从目前情况下看,日本进行月球有人探测、人员输送还要依靠美国。日本还没有载人飞船,也没有中国那么大的独立性、自由度和自主性。日本宇宙开发人士表示:发挥日本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使日本的宇宙开发具有独立性是今后的课题。
同时,探月卫星无疑也具有军事意义,如对弹道导弹射程试验的观察和攻击卫星技术的开发都有可能利用探月卫星的控制技术。
今年1月中国摧毁气象卫星后,日本反应最强烈。很多人认为以防御为主的日本一旦通讯卫星被击毁,整个国防必然陷于瘫痪状态。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五大核武器大国”和“三大宇宙大国”之一。日本在1969年做出了宇宙开发禁止用于军事的国会决议和武器输出三原则,严重制约了日本的宇宙开发和宇宙事业产业化,因此日本有意见认为,面对在宇宙空间有军事意图的中国,日本无法对应。2006年,自民党草拟了关于以军事目的利用宇宙空间的法案,准备在2007年向国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