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的内资银行通过收购海外资产,进军国际金融、投资市场的消息经常见诸于报章。10月25日,又传出中国工商银行即将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的消息,这似乎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的银行将随著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内敛型的以国内为中心的角色,转变为全球性角色。这一转型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而且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据报道,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按计划将要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而南非央行将把工行可收购股份的比例上限控制在25%左右,防止中国工商银行进一步掌握该银行的控股权。标准银行是南非最大的蓝筹股公司和最稳定的金融集团,也是非洲按资产计算规模最大的银行。有人认为,考虑到标准银行优秀的管理和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收购标准银行的非洲网点对中国来说是非常明智的。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已经巩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试图通过在非洲金融业的布局,为自己的资源和能源战略服务。因为,中国可以通过有中资背景的非洲银行向非洲有关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从而有利于得到非洲的矿物资源和石油等能源物资。不过,对于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它们眼光并不是那样狭窄,仅盯住非洲的,而是心胸宽广,放眼世界的。此前,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就在若干个场合发表过扩张海外业务的言论,其中包括要在俄罗斯开设一家分行,收购一家悉尼的银行,并在迪拜和卡塔尔开设分支机构。
其实,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并非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此前已有多家中国的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高调参与海外并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国家开发银行所参与的长达半年的荷兰银行收购战已经落下帷幕,但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的巴克莱银行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家开发银行应巴克莱银行之邀,对其进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引起世人瞩目。国家开发银行从参与荷兰银行的收购大战到与巴克莱银行确立战略夥伴关系,时间上的间隔不到3个月,完成了一次惊艳的亮相,在战略上可谓非常成功。而中国另外一家著名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也进行了大手笔的海外银行业股权投资,今年10月份,民生银行与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收购联合控股的股权。根据协议,民生银行将在今后半年内以现金25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合控股9.9%的股份,并有权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一步增持股份至20%。一旦增持以后,民生银行将成为联合控股的第一大股东,并由此成为第一家在美国本土进行金融收购的中资银行。就工商银行自身而言,实际上在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之前,已经有过多次海外银行的收购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早在今年9月份,泰国财政部的一名官员称,中国工商银行有意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如果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这将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在今年年内的第三次海外收购。2006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买入印尼的哈利姆银行90%股权,这是该行首次以收购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今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又以5.83亿美元的资金,收购澳门诚兴银行80%的股权。今年年初,中国工商银行还曾与韩国外换银行(KEB)就合作问题进行过非正式接触。除了跨国并购以外,中资银行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海外扩张的动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美、日、英、德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纷纷走向海外设立分行及代表处。另外,在传统银行业务以外的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中国的内资券商也同样不甘寂寞,比如就在传出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消息的前几天,中国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承认与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双方商讨的内容之一是互相投资10亿美元左右持有对方股份。一旦该合作成功,将为双方在美国与亚洲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合作铺平道路。
中资金融机构近期的海外攻势,显然与中国近几年以来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有著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股市的走牛,为中国超级航母级的各类银行和券商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奠定了基础,中资银行和券商争先上市融资,扩大了自身的资产规模。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的统计数据中看到,中国各银行或券商在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后,都拥有巨额的现金。而充裕的资金实力就使它们有能力收购海外资产,从而为它们带来多元化的现金收入流量,这是中资银行或券商进行海外业务扩张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证券市场的赚钱效应,已经越来越吸引国际金融界的眼球,很多海外金融机构也欢迎中资银行或券商参股,期待通过与中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盈利成果。
中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等扩张计划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它顺应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中国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中资银行直接进行“海外并购”,要比企业走出国门来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更加迅速和有效。同时,国内充裕的外汇资金需要通过QDII等形式进行海外运作,从而提高中国外汇资金的收益能力。而中资金融机构通过购并的海外布局,可以有效地“编织”起一张全球的财富管理业务网络。中国的银行业加快海外扩张步伐的事实表明,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发力海外扩张的时代,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由从前的单向“被人并购”发展到双向的“并购他人”的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资银行也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里可以找到根据,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国际金融的实践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国外大银行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而迅速壮大的。所以,早在去年,银监会就明确发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海外并购”既可以迅速增强资本实力,又可以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是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最便捷的方式。当然,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最大的挑战在于并购以后的整合问题。只有把人员、业务、企业文化等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在不断发展中完成并购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我们相信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海外扩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考虑到经济水平、政治格局、意识形态等影响因素,这条路注定将是崎岖不平的,但是它无法阻挡中国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全球扩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