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严管境内外企求国民待遇 整肃境外国企防资产流失
日期: 07年04月3期

■ 张祖国

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将会越来越强调实行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中外企业平等竞争,取消以前的各种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同时,开始实施所谓的“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在上述背景之下,近来中国政府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和境外的中资企业在监管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此前,有中国媒体曝光,外资快餐企业涉嫌七项违规:包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规避劳动法管辖、兼职工需1个月试用期、没有为兼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员工无法准时拿到用工合同、已签订的合同单方面修改、没有办理非全日制录用备案手续等,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问题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及必胜客等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知名餐饮外企中,普遍存在著员工工资待遇低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以前,这些外资快餐企业还曾经多次发生过拒开发票、偷税漏税、提供过期食用原料等问题。为此,广东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于3月31日上午进行了调查,证实麦当劳、肯德基及必胜客等外企存在违法用工行为,全国总工会表示近日将与广东省劳动部门公布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外资企业,将依法责成他们限期纠正。中国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特殊企业,任何企业不论大小、强弱、所有制,都不允许制定超越法律法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外资企业要依法建立完善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正常的工资决定、增长和支付机制;广大员工也要积极主动加入工会,通过工会组织依法、主动、科学地维权。

以前,中国国内的老百姓对外资企业普遍存在著特殊的崇拜心理,对于“麦大叔、肯爷爷”这类特别擅长宣传自身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外资企业,普遍陶醉于其整洁的环境、完美的形象,忽视了它们“重义更重利”的本性。其实这次对快餐外企曝光的大背景是中国对引进外资和外国企业的一次态度的大转弯,从两税合并到两个限制,再到这次全国总工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全国外企劳动用工检查,可以看到对以前引进外资战略的反思。近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表了一份题为《市场换来技术了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大量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增加并没有明显地促进中国企业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FDI不仅难以换来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反而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努力研发,实现自主创新。研究报告还揭示出FDI企业比中国内资企业更赚钱的秘密,这就是FDI企业相对低的工资率和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

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近10年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导致了FDI企业较内资企业具有更低的相对工资水平,且享受了明显过低的实际增值税率。由于技术没换来,市场却让出去了,自然就要求外企从超国民待遇跌到和国有、民营企业平起平坐。其实,随著中国社会对外企的熟悉、国企的改制、民企的壮大,这三类企业正在多个指标上有待中国人重新认知。麦当劳、肯德基及必胜客等外企的“工资剥削”现象,说明不只是在民营企业中存在“血汗工厂”。在这种重新认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并完成了相关的政策调整。把外企“贬低”正是这种“国民待遇”调整的一部分,对外企、国企、民企三者不平等待遇的改变也应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这同时也是社会不同群体间的一种利益平衡。在国企现代化、民企松绑、外企正常化的三者中,如何对原来“恩宠有加”的外资企业适当地严厉起来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在另一条战线上,则是要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新问题。从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在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业链条期望的推动下,开始了快速的国际化步伐。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截至2006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733.3亿美元,设立境外中资企业万馀家。更有预测指出,境外中资控制的资产应在万亿以上,其中国有企业更是主导力量。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境外国有资产,在监管方面却显得异常混乱。目前,境外企业的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能否保值增值,无专人负责。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准确掌握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实际存量,导致企业家底不清,产权管理混乱。最新一份权威报告显示,国企投资海外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约占总投资的60%),而生产性企业的70%以合资为主;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2/3,盈利企业仅有1/3。与此相对应,监察部的一份调查表明,在对外投资中,发生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国资流失主要分“无意”和“故意”两种。前者如驻外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在重大项目投资时缺乏科学论证,或是擅自决定期货、期权、外汇等高风险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造成的国资流失。后者是指驻外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贪污、受贿等方式,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或挪用公款从事违法活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年复一年的国企海外投资增长的势头,如果不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堵住资产流失通道,其后果无法想像。

不久前,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健全评价考核监督体系,建立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成本核算制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中国政府有关方面将对数千亿海外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将由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国家外管局等部委联合进行。检查将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是中央层面,其范围包括: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财务关系直接隶属于财政部的境外一级企业;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公司直属的境外机构;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由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事业单位及全国性社会团体设立的直属公司、企业;专业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国家级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的机构。二是地方层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负责对本地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等海外国资进行登记检查工作。在此次登记检查中,境外机构将填写《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并由该机构法定代表人、中方代表人或国有资产负责人签字。

此次联合调查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从动作上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光靠一次调查不会有很大的收获,可以估计中国政府此次行动的真正用意是为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收集素材,并对国有境外资产流失现象起到警示作用,为今后更大的动作做些铺垫。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380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