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马背上的北庭古道
日期: 07年03月3期

历史上连接天山南北,从新疆的吉木尔到吐鲁番地区的古道不少,但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北庭古道。从北庭都护府遗址出发,经北庭西大寺、千佛洞、疏勒城遗址、六道桥、冰大崱階百里之遥的行程一般需要两至三天。

公元1771年,被流放到新疆的大学士纪晓岚接到一道圣旨,要求他在当地选择一块驻军所在地。于是纪晓岚对乌鲁木齐周边各县进行了勘察,在吉木尔的城郊,他意外发现了一座已经废弃的古城,当地人称之为“护堡子破城子”。他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烟灰,推测这座古城可能毁于战火。查遍史料及在古城中发现的遗迹,纪晓岚认为,这座古城就是史料记载中早已湮没的北庭都护府。

在《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一、十二卷《槐西杂志》中,纪晓岚还记载:“城中皆黑煤,掘一二尺乃见。”他还细心测量了城墙砖的大小,留下了“厚一尺,阔一尺五六寸,长二尺七八寸”的原始记录。这是北庭都护府于明代废弃后首次见于文字的记载,大学者纪晓岚也就是发现北庭的第一人,看来历史冥冥中自有安排。

庭都护府的历史地位,绝不亚于尽人皆知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2006年8月4日,科考队来到距吉木尔县城10多公里的北庭都护府遗址。这座湮没在庄稼地中的千年古城已荒芜不堪,昔日的城墙、楼宇已化为大大小小的土丘,隐没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中。难以想像,这就是当年“挟千里以超里海,筑伟业而壮三军”的西域重镇。

北庭古城分内外两重,外城周长约4600米,为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内城周长约3000米。北庭内外二城均有护城河,河道历历在目,特别是东西两侧的古河道,想当年曾紧紧环抱著城池,形成一道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北庭先后为赛人、车师、粟特、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多个民族所据,从整个古城的建筑规模中,依稀还能看到它的磅礴气势和曾经的辉煌。自古以来就有“占北庭要塞得北疆沃野”的说法,这也说明当时的北庭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这块土地上曾经进行过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仅唐朝与突厥、吐蕃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就打了30多年,突厥、吐蕃等国始终把夺取北庭作为控制西域的重要标志。

北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由赛人组成的天山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定居这里。北庭古城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西突厥时期,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粟族,他们用骆驼横跨了中原新疆和印欧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商品集散中心,突厥人将其命名为“可汗浮图城”,也就是北庭古城的雏形。

公元703年,武则天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在北庭设立北庭都护府,置翰海军,管辖包括天山以北和巴尔咯什湖的广大地区,最远的管辖范围竟到了里海东部。可见当时唐王朝国力之强盛。当时的北庭古城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当时北庭都护府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乌鲁木齐,首任大都护杨何的品级也达到了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一级,这是北庭最为辉煌的时期。北庭的历史从春秋,一直延续到明代,由于连年争战,整座城池被毁,从此显赫一时的北庭便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9/3597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