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多年,《中文导报》与我朝朝相伴夕夕相随,像师长像友人,告诉我天下的大事小情,倾听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传递母音,驱解我的思乡之苦,使身在异国奔波劳碌的我不再感到寂寞无助。面对著一天比一天丰满亮丽、多彩多姿的你——《中文导报》,我便一天比一天更喜欢你,更离不开你了。
我是一个扎进人堆就看不见了的普通女人,集妻子、母亲、儿媳、主妇、会社职员多种角色于一身,但我的舞台却只有两个,一个在会社,一个在家里。
我有一个羞于启齿的毛病——便秘,所以将导报放在了洗手间的一个天蓝色的装报盒中(甚感失礼,委屈了导报,非常抱歉),每每一坐下去,导报便上了手,也就是在这时才是我舒舒服服阅报的好时机,时常是不知不觉间20分钟、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我的“内部问题”还未解决(大概与我的力气都倾注于上面而忽略了下边有关),但却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等不及而憋得难受者正在呼天喊地呢,我只好不情愿地提著裤子乖乖地让位了。
丈夫和我一样锺爱《中文导报》,他是日本人,却大言不惭地自称汉字专家,当然,他的确是我百问不烦千问不厌的日语汉字先生。他原本是个速战速决的主儿,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也便秘了起来,究其原因,乃是为了看导报。这还了得?一家人上学的上班的都忙著呢,怎能容得我夫妇独坐便器不拉屎,装模做样看报纸?于是乎,入厕急先恐后,或猜拳,或用500日元赌输赢……
换个话题说剪报粘贴。在我的嗜好中,一直坚持不懈的其中之一就是剪报粘贴,此好始于20岁代,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单说日本部分,也就是《中文导报》部分,现已粘贴出《名人》、《皇室》、《文萃》(李长声、张石等的史实性文章及杜海玲、stella的浪漫随笔等)、《东瀛岁月》(唐辛子、渡边寿子等的纪实性文章)、《健康美容》、《亮丽家居》(风水占卜家居布置)、《巧妇美食》(科学饮食、烹任方法)、《快乐旅行》(吃喝游玩好去处)、《保险行家》、《万博士信箱》(各种法律知识、在日生活常识、待人接物的礼仪、华人经验教训谈)、《沙医生坐堂》等等。再说说剪报粘贴。剪报粘贴,即先剪后贴。在确认大家将40版的导报都看完了后,我将导报拿上二楼书房顺手剪下需要部分保管起来,待有空时粘贴。可是哪来的空儿?纯粹是硬性措施,即剪报积攒多了,便择一休息日不干其它,专职剪报粘贴。在中国时,我干的是财务工作,记账的账本纸质厚实,好用耐用,每年都有不少被清理出去,被我废物利用后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剪报集锦,为此我还得了个“万事通”的雅号。在日本就不一样了,我充其量不过是个“家政妇”、“打工婆”,哪儿去弄那么好的本子,只好委屈地利用了通信贩卖的看本,嘿,巧了,正好图文并茂。可有一点不好,纸太薄,糨糊抹少了粘不住,抹多了乾了后又会变得皱巴巴的。您别小看剪报粘贴,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没耐性还真干不了,因为它也需要排版的:要根据剪报的大小、形状来安排版面再行粘贴,特别是使用了花花绿绿的通信贩卖看本,弄不好更使人眼花缭乱,遇到文章大版面小的情况,就得操起剪子动手术剪接,剪接时更要注意行间距离,要恰到好处……一天下来腰酸脖子硬的。
许是因为喜爱导报、忠实导报的缘故吧,我不愿意看到导报上有任何瑕疵,所以说,导报若能做到不出错别字、漏字及语句重复的错误就好了。
许是因为粘贴剪报,使我对导报的版面安排有了一点意见,抑或说是建议吧,当然,此乃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比如说,时事篇第一版几乎都是大块儿的重要文章,如果能像华人篇第13版那样完整地刊登在同一版面而不是“下转第二版”多好;华人篇第23、24版的《锦衣秀食》和《修身养性》版以及文娱篇第32、33、34版的《东瀛岁月》、《文学园地》、《笔会文萃》版,若能分别在该版的背面配以广告等就更方便、更好了。因为这些版面的内容都重要,都值得我保存,所以必须复印,可家中又没有那么大的复印机,只好在去购物时带上顺便复印。若是只印一份还好,如果两面的多个文章都需要复印的话可就惨了,因为报纸被我折来折去地折腾完后已不成样子了,而且去店里复印,每份10日元,为此我已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个10日元已无法计算了。说到此,我都有点心酸了,尽管我乐此不疲……
莉惠子
莉惠子:你好!
非常感谢你这样喜欢我们的报纸,我们很感动。祝愿你每天生活快乐。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