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大连的研修生,3月份即将回国了,没有认识“你”以前,自己寂寞“发狂”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会走进车站。据说石川啄木先生思乡的时候常常会到车站的人群当中去聆听乡音,我也想到车站的人群当中去感受一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偶尔也会遇见三三两两的中国人,但那眼神却是冰冷而陌生的,可不知为什么我却执著地相信在那冰冷的眼神背后,有著一颗与我同样热烈的心,只是谁也没有时间去剥掉那坚硬的外壳,或许这样会更为安全。如今我有了“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向你诉说我的快乐我的痛苦。
认识贵报大概是在半年前吧。那时我住在一个大寮里,那里有许多和我一样命运的姐妹,姐妹多了,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其实过去了早已不记在心上,只是碍于面子,谁也不肯先开口跟对方讲话。有一天在食堂的饭桌上,我突然发现有几张中文报纸,我欣喜若狂,就像在荒原上饿急了的旅者一样贪婪地看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位提高了80分贝的人对另一位说那是她的报纸,我抬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她。如果是以前,我早就扔下报纸,转身而去了,但这次我知道自己挪不动步子,眼睛也离不开报纸,索性装著没听见,任她去说风凉话。想想自己真是厚脸皮,让我如此厚脸皮,也许只有《中文导报》才有这样的魅力吧。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大家订购电话卡她才得到的,更是理由充分的样子。但此后报纸在哪我便在哪里,仔仔细细的,不肯漏掉一个角落。
我喜欢随便坛的评论,观点明确,敢于直抒己见,常常使我拍腿叫绝。我崇拜“九哥”这样闯荡过大江南北有知识又成熟的男人。最想了解的就是那些和我一样命运的研修生和同样漂泊在外的留学生们的生活,分享她们的快乐,感受她们的痛苦,因为那样的快乐和痛苦是那样的真实,我也曾经有过。是《中文导报》的编辑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了解她们的机会,而如今我要走了,也许这是我回国前给你写的最后一封信,我知道自己有许多许多的舍不得,其中之一呢,就是《中文导报》。我知道自己会思念你们,就像思念家乡的《半岛》一样,但我知道我会更加思念你,因为在我最寂寞的时候遇到了你。在每一次的期盼中,你如期而至,让我丢掉了烦恼,忘记了孤单,在微笑中拥你入眠,有什么会比饥饿时候的一片面包更为可贵,更令人难忘的呢?
再见了,《中文导报》,过去的日子里,因为有你而快乐,因为有你而充实,衷心地感谢编辑老师给了我们这样好的礼物,使我们快乐。我要走了,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因为我爱那片土地,爱那里的人们,爱我的爸爸,所以我要走了。
再见了,《中文导报》,祝愿《中文导报》越办越好,成为全日本华人的精神食粮。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秋,希望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张春丽
春丽:
谢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喜爱。祝愿你回国后幸福如意。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