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城市标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大剧院”更是热浪滚滚,一个个分布于各地的新型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新型剧场都有共性:投资巨大,建筑主体求新求异,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硬件甚至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
东方艺术中心是上海继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之后又一标志性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坐落于浦东日晷广场。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共同组成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而在文化界颇有影响的艺术管理者林宏鸣,成为首任“管家”。
这两个月,是“东方”演出淡季,但日常维护却无法“淡”去。这个力求与国际接轨的大型剧场,给管理运营方提出了新考验。以保洁为例,装饰东方艺术中心内墙的陶瓷挂片多达15.8万片,最高处达14.8米,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外罩”,每洗一次得4万元。电费更占“东方”全部开销的1/3,平均每天维护成本就达9万元。
“东方”有三个厅:音乐厅、歌剧厅、演奏厅。
歌剧厅里有国内最好的舞台设施、专用的冰上舞台,美轮美奂。歌剧厅造价不菲,据说仅舞台设施设备就高达亿元,冰上舞台则很少启用。去年夏天,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曾首次启用,让观众叹为观止,可使用了也只此一次。
少有用武之地的,还有音乐厅的管风琴设备。这些设备从奥地利定制、堪称国内之最,迄今只用过7次。“欧美世界一流的剧院,也会有设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但与之相比,我们的利用率还是低了点,”林宏鸣坦言,“可惜了。”
豪华设施为何闲置?以冰上舞台为例,它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2万元,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尚无冰上芭蕾舞团。而管风琴对环境要求更高,需要整个音乐厅24小时的恒温、恒湿,光是电费就是一个惊人数字。
林宏鸣表示并不担心没人使用这些豪华设施。去年,东方艺术中心演出场次达364场,观众40馀万人次,有很多国际顶级演出团体,完全有“资格”使用那些一流设施。但是,作为运营方和演出团体,在权衡成本后,常常不敢用那些“宝贝”。
很多人认为,提高票价可能是为“东方”化解成本压力的手段,但林宏鸣表示,高票价会拦住部分观众,舆论也一直对“高票价”极端不满,这招似乎也不是万全之计。
“东方”目前的难题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的大剧院或多或少地都为维持基本运行的高昂成本所困扰。“大剧院”的“超前设备”、“超前眼光”是否合理,又该由谁买单,成为很多管理者心头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