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县)孙 勤
年糕,之所以被称作为年糕,是因为它是过年吃的主要食品。年糕,年糕,吃了一年比一年高,藉其谐音讨个吉利、祥和、顺利、发达。所以,民间有年初一吃年糕的风俗。
我上小学时在上海,当时过年每户配给年糕,用购粮本,还要排队去买。上海的年糕是长条的,半尺长,半寸厚,一寸多宽,三条一层三条一层架空码起来的。买回家后,一条一条掰下来,浸在水里,有时也切成片浸在水里,随时就可以烧煮了。
最一般的吃法,把水烧开,下入年糕,等煮熟后,连汤带年糕都吃,年糕蘸著白糖吃,简单方便也挺好吃的。这是白煮,还有青菜汤年糕,鸡汤年糕,各种汤年糕,放入什么随意。
炒年糕先起油锅,放入肉丝、白菜,和年糕一起炒,炒得年糕有一点绣红色,有一点焦,最香最好吃,即可当饭也可当菜,也可当点心。炒年糕的配料也有很多样,放什么都可以。有一种炒法,什么菜都不放,用油炒年糕,炒熟后放入酱油、糖和醋,也十分好吃,我家就经常炒这种年糕。
长条的白年糕是一般的年糕,在糖店购买,还有比较高级的猪油桂花糖年糕,在食品店买。买回来可蒸可煮,又香又糯。颜色有白的、粉的、茶色的等等 ,用玻璃纸包著,一块一块很硬的。每当母亲买了猪油年糕,我们姐妹三个可高兴了,都成了小馋猫 。
母亲还吩咐我把切好的年糕拿到室外去吹风,每天搬进搬出,过了一段日子,年糕的水分都蒸发了,成了乾年糕了 。我们就等著爆米花的老头来,乾年糕一爆,“口平 ”地一声,爆出一大袋子年糕片,比原来的体积要大十倍,要用一个大米袋来装,然后分别放入一个个饼乾箱里。年糕片又松又脆又香,可好吃了,想吃了拿出几片。饼乾箱底装有石灰,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过完年后还可以吃到,成了放学后的点心。
插队落户去了大别山,那里的年糕不叫年糕,叫粑,也没有卖的,山里人各家各户自己打的,过年和喜庆的日子都打粑。
先把糯米蒸成饭,然后放入一个大木桶,用木棍打,两个人对打,由中年男子汉来打,旁边有一个人翻,打几下翻几下,打一阵翻一下,翻的时候还蘸点水。翻的人要很机敏,动作要准要快,太慢了木棍又要打下去了。打粑一下一下是有节奏的,大概这样比较省力。周围围了一些老人和孩子看热闹,大家说著笑著,等待著热呼呼的粑打出来呢!也有用石臼打的,打出来的粑一样。
糯米饭打到看不到饭粒就成了,打出来一大团,放到一个竹匾里,匾里洒了黄豆粉的。女主人用手扯粑,捏成一小团一小团分给大家吃,并不是坐著围著桌子吃,有站著的有坐著的,有蹲著的,还有跪著的。每个人拿著一团粑,蘸著盘子里的白沙豆粉吃,咬一口粑,能拉得老长,特别糯,老人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孩子的笑脸像朵花儿,一派过年的欢乐景象。
来到日本后也吃年糕。日本新年的年糕叫“镜饼”,由上下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块年糕组成,据说镜饼是有魔力的,先供一供正月的神,可以避邪可以带来吉运,供过以后再吃。
日本的年糕也是用木桶打出来的,只是和大别山的木桶形状不同深浅不同,也是由力士来打。日本还有搬运年糕的比赛,重的大年糕几十公斤,大力士驮著跑也是气喘嘘嘘满头大汗呢!是比力气也是比意志,成了正月的一个传统节目。日本人正月吃杂煮,即汤年糕。由于日本的年糕太糯太粘,一煮成了一大坨子,吃起来有点危险,弄得不好,一大坨年糕堵在喉咙里,咽咽不下去,吐吐不出来,有点吓人,怪不得日本每年都有吃年糕吃死人的,并非耸人听闻而是真的,成了正月的悲哀。
总的说来,不管在何时何地,年糕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是一种美食。制造出年糕,是人的生活智慧的体现,它比起米饭来更加变幻无穷,可以吃出许多花式来。再说,年糕与喜庆有缘,过年总少不了年糕,吃年糕的气围总是热热闹闹的,给人留下欢乐美好的印象。年糕是白的,给我的印象却是五彩缤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