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文凯
编者按: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等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文传媒高级研修班”,邀请到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税则委员会谘询委员、权威外贸政策专家吴家煌先生,就中国加入WTO 5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启人尤深。
吴家煌常年在联合国、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外贸部工作,曾担任海关总署统计司司长、关税司司长,中国入世关税谈判代表等要职,是中国资深的WTO权威。(以下演讲内容由本报记者记录整理)
一、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
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身是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定。中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办人,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使我们想不到这件事,中国还把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称为“富人俱乐部”。改革开放后,中国回到了世界银行,回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一步就是要加入WTO。
WTO是1995年成立的,藉用关贸总协定的4句话表明了自己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保障需求的持续增长,促进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贸易。我担任外经贸部外贸司关协处处长时,就向中央打报告讲明了加入的好处。事实上,后来加入WTO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解决贸易争端的新手段。
WTO的4个宗旨,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制定的国策是一致的,所以中央有了政治决策,即使在最困难时候也不放弃。六.四事件后,西方制裁中国,让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不死不活,但我们没有灰心。1995年成立WTO时,美国竭力阻挡中国加入,中央决定冲一下。中国谈判小组由龙永图带队闯关,但没有成功。直到本世纪初,在多哈的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才正式被接受加盟WTO。
总的来说,世贸组织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是中国可以接受的。WTO让大家坐下来谈,让各国把家门口的壁垒降低或撤除,实现贸易自由化。中国下定决心入世,最后买的门票价格很高,但不是现在买,就是将来买,晚入不如早入。中国用高价门票,换来了140多个国家经营了50多年的成熟的自由市场。
二、中国入世五周年大盘点
中国加入WTO时有不少承诺,总的原则是履行义务、开放市场。5年后的今天,我们根据中国的承诺,从关税、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等方面来清点一下。
1、关税(吴家煌曾代表中国主持了市场准入过程中的全部关税谈判):
刚开始谈判,中国平均关税为43.2%。二战以后,工业化国家平均关税为40%,有人责问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里都干什么去了?我们感到这样的高关税是进不了关的。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主动降低关税,让世人看到中国正在朝著贸易自由化路上走。现在,中国平均关税为9.9%,这个水平是可以的,不加入WTO,中国不可能如此爽快地降至9.99%。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关税平均值为2.8%,在像样的有规模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关税水平最低。比较之下,印度平均为30.9%,拉美的巴西平均关税为11.9%,墨西哥为10.4%。
联合国尊重中国入世前后在降低关税方面做出的努力。在目前的中国,按不同商品的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来看,自然资源类产品分别为1.9%和3.1%;初级农产品(粮食、棉花、蔗糖等)分别为15.5%和23.8%;工业制成品分别为6.1%和8.9%。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世隔绝,加入WTO后,各国可以比一下,看谁的自由化做得更好。西方媒体调查,相信自由贸易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的老百姓,中国最多。
贸易自由化的终点是零关税。目前,中国有256个税种实现零关税,包括全部信息产品、原油、铁矿砂、原木、纸张、玩具、家具、啤酒等。西方国家实施零关税项目占全部商品1/3以上,中国还是有限项目,今后会逐步增多。在非关税措施方面,中国使用了“数量限制、配额许可”的典型做法。进口汽车的最高税收曾达220%,现在已降到80%。美国压著中国把汽车关税降至25%,并要求中国全部、彻底、乾净地取消配额制,中国希望有15年过渡期,最后讨价还价为5.5年。到去年年底,许可证配额已经取消,现在实行自动登记。
2、投资:加入WTO5年来,中国针对外来投资项目取消了两个手段:1、由政府出面,对外资企业实行强迫出口,让其承担一定的出口义务;2、取消了国产化比例。过去,政府出面在投资协议中规定了国产化比例,要求零部件生产现地化等,但汽车生产的全球化供应体系表明,汽车大国的国产化也不超过40%——这就是贸易自由化的结果。
3、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压在中国肩膀上的大山!中国政府绝对不鼓励侵犯知识产权。中国有三大法:商标法、版权法、专利法——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好的,但执行不利。北京秀水市场、上海襄阳路市场,在没有被取缔之前,逛两个市场最多的是外国人、洋人。中国老百姓看一部美国大片,在北京没有30-50元拿不下来。以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难以在一夜之间把问题全部解决。中国政府正在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加大三大法实施的力度。我们不会原谅自己,但一要有决心,二要有耐心。
4、服务贸易:除了农业、工业以外,社会上的360行都是服务业。中国的欠发达就欠在服务业不够发达。至今,中国服务业仅占GDP的38.2%,这是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前提。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服务业占GDP的55-60%,发达国家更高达75-80%。与此相适应,劳动力就业比例也非常类似。
中国的服务业越落后,政府越要管,越是管不好。中国60%以上人口住在农村,中央却只有一个半部委管农村;占GDP50%的工业,中央的几大工业部委也撤销或合并,只有国发委等少数部门管;而管理只占GDP38%的服务业,却有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旅游局、外汇管理局、教育部、卫生部等等,这是落后的表现。
入世5年来,中国服务业也在逐步开放。外国旅行社已可以在中国注册,各大银行也找到海外合作夥伴。在WTO认定的160多个服务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和准备开放的部门有104个,开放程度将接近发达国家。中国的银行业、服务业、消费业都在转变观念。我们不谈挑战,主张讲机遇。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取得成功,服务业改革也会成功。中国加入WTO 5周年,贸易体制接受了全面检查和打分,结果证明中国是优秀模范生,是GOOD BOY。
三、入世五年,中国自己是否满意
最近,中宣部的《时事》杂志社专门邀请专家谈入世5周年问题。与会者用8个字来形容:又惊又喜,喜出望外。中国这个小学生在自由世界里表现得不错,用世贸组织的4个目标来衡量。中国自我感觉不错,自信心增强。
1、中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到2005年,农村人均收入从2366元增至3255元,城市人均收入由6860元增至14392元;老百姓的恩格尔系数在下降,农村由47.7降至45.5,城市由38.2降至36.7;人均住房面积,农村由25.7平方米升至29.7平方米,城镇由20.8平方米升至25.3平方米;城镇百户人家车辆拥有量由0.6辆升至3.4辆;农村的摩托车拥有量达到百户41辆。
2、中国就业状况改善:中国城市就业人口,2005年比2001年增加28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绝对量700-9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800万左右,最近几年失业率稳定在4.2%;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原件,促进海运、流通,增加海外就业人口2000万。
3、需求持续增长,促进生产和贸易发展:中国入世,有幸遇到了全球经济从2001年后全面恢复增长的好时机。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也出现拐点,GDP增长率显示:2002年为9.1%,2003年为1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9%,2006年估计会超过10%。中国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锦上添花。今年、明年,中国仍会是大国中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贸易总额现在是坐三望二。世界排名是美国、德国、中国、日本,追赶德国不在话下。外国人讲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唯一的最大受益者,但我们不要被冲昏头脑。目前中国只完成了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发展目标中的第一步,要让每个中国人都过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还早得很。中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在新世纪中叶实现发展的梦想。
四、一个过来人看入世之忧
中国在入世前的担忧,后来没有发生。现在看来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比如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242万辆,入世后非但没有受到挤压,反而出现井喷式发展,2005年生产572万辆,汽车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国内粮食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加拿大,农产品配额制度(粮、棉、油、糖、毛)也使农业稳稳当当地走过来了。但展望今后,终究还有需要担忧之事。
1、中国农业到底怎么样?在过去30年里,欧洲农产品挖了美国人的墙脚,成为出口大国。OECD国家的农业只占国民经济的2%,农业生产劳动力只占5%,他们的政府有钱来补贴农业,比如日本的农产品价格就是世界的10倍。今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几十年,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集中将是大趋势。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只是城市少数人享用的现代化。
2、服务业需要进一步市场化:服务业开放不容易,特别是金融、保险、电讯等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垄断性行业,面对开放和市场化大喊风险,大叫挑战,并以所谓国家安全做藉口来延缓市场化,但占国民经济38.2%的服务业只有彻底市场化才能进一步发展。
3、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个世纪70、80年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1.5:1;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大幅跳水;去年7月11日前是8.27:1,现在为7.85:1。当年,推动人民币贬值的主力是谁?是垄断外贸集团。当年国家需要出口创汇,这也是迄今为止的外贸政策,人民币贬值的理由和方案,一概是由外贸集团提出来的。
美国人消费过剩,赢利少;中国人消费少,馀钱都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流向美国。事实上,汇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数字游戏,看谁玩得好。中国正在使用“老汉爬坡”的方式来调整人民币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