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今年1至9月份,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为32亿7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预估今年1整年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将是4年来首度减少。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对华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下降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能是在日华人和关心中日关系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在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中日之间几乎不存在投资关系。在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的初期,由于中国尚未实行改革开发政策,日本对中国的投资规模非常之小。1980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额仅为1200万美元,从1979年至1983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总额只有0.73亿美元。进入80年代以后,随著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日本对华投资开始急速扩大,1995年日本对华投资额达到44.8亿美元,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30倍以上。由于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因此1997年和1998年日本对华投资有所减少,但是1999年迅速得到了恢复,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金额,按合同金额恢复到54.2亿美元,按实际执行金额恢复到43.5亿美元。2002年以后,中日由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问题、资源问题,尤其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在中国上海等大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两国政治关系逐渐恶化,经济关系自然也开始受到影响。就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而言,如前所述,1999年起日本对华投资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但是2004年日本对华投资金额按实际执行金额计算为54.5亿美元,增加率仅为7.78%。而韩国2004年的对华直接投资金额达到62.5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的对华投资金额。200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额无论是合同金额还是实际执行金额的增加率都有所下降,2006年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增加率下降的问题,而是开始减少。
从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来看,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在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中,制造业占到7成左右。虽然中国方面认为日本对华投资就每一项目而言金额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制造业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实际执行比例也比较高,因此对于中国就业扩大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第二,近年来,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领域正在发生从劳动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的方向进行转型。在90年代初期以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领域主要是纺织、服装等劳动集约型产业,而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投资领域的变化比较明显,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器机械、一般机械、化学工业、建筑材料等行业。第三,投资牵引贸易。近年来,日中贸易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通过日本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对华出口以及中国加工生产的产品向日本的“倒出口”这种方式,有力地拉动了中日贸易的发展。第四,近年来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重点正在从以往的出口加工型向市场确保型进行转型。从80年代到90年代后半期,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主要是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加工生产,然后将加工品出口到日本的海外市场。但是,90年代后半期以后,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大市场,因此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开始从出口加工型向市场确保型进行转型。
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在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和中国引进外资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外资提供国之一,而中国则是日本最重要的海外投资对象国之一。2004年日本对华投资总额占日本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8%,仅次于荷兰的22.7%和美国的13.3%。日本《日本经济新闻》根据日本财务省的国际收支统计指出,去年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当中,对中国投资的部分约为14%,仅次于对美国的27%。至于日本对华投资占全部在华外资的比重大约在8%左右,看上去似乎比重不是很大,因为在中国的外资中,以香港、台湾、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华圈外资占据非常大比重,2002年时达到45%左右。但是在中华圈以外的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外资比重仍然属于比较高的。
如何看待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减少问题,笔者认为,从原因方面来说,与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的恶化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由于今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访华使得恶化的中日政治关系得到了改善,但是改善的政治关系要影响到经济关系是有时差的。此前被恶化的中日政治关系在今年的日本对华投资中反映出来是很正常的,因为政治关系恶化,必然使得两国国民对对方国家的亲切感下降,从而给企业的外部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而在日本方面,媒体则利用反日游行事件,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风险”,从而在日资企业当中形成一定的分散投资风险意识。当然,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比如,日本对华投资的布局已达一定程度,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大型投资几乎已完成一轮,再加上担心中国的工资、地价等上扬造成商务成本增加。另外,中国的外资政策本身正在进行转型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中国政府对于引进外资的态度有所改变,从原来的单纯重视引进数量转而争取高端技术等投资,并且逐步取消“超国民待遇”,适用于外资企业的税率将从目前的百分之十几,几年后将要提升到至27%左右。所以,除了日本之外,美国、韩国等国对中国投资也在减少,世界整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在2005年时,呈现6年来首次0.5%的负增长,今年1至9月也减少1.5%,今年一整年,世界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很可能将呈现3年来首度跌破600亿美元的情况。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往中国以外的地区例如越南、印度等国家进行投资,全球直接投资的流向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对于外资流入的减少,并不需要特别的在意,因为这反映了中国的进步,中国不可能永远依靠外资取得发展。由于中国自身已经逐渐成为资本剩馀的国家,外资流入的适当减少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