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的心灵 /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东京演讲录
日期: 06年11月3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刚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文联主席的文化部长孙家正,为参加“中国文化节”开幕活动专程访日。1118日,孙家正在日本记者中心发表了题为“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心灵”的主题演讲,面向日本社会讲解了文化交流在促进中日关系方面可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在正式演讲前的致辞中介绍说:孙家正是中国的资深部长,长期执掌领导中国的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获得巨大的进步发展,孙家正是重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孙部长本人因其深厚的文化造诣,在最近受推举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可见,孙部长不愧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他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推进者。

以下是由本报记者记录整理的孙家正部长讲演的主要内容。孙家正说:

最近20年来,我曾5次来日本访问,没有其他主题,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通过文化交流来促进理解、加深友谊。5次访日,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1115日晚上,我坐在从北京飞往东京的飞机上,遥看窗外夜色,心情难以平静。虽然安倍首相月前访问了中国,中日关系气温回暖,但我的内心依然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次演讲面对的观众是满腔热情,还是礼貌中带著冷漠。但昨天我参加了“中国文化节”开幕式,在初冬的寒意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四年前,我也来日演讲过,我们满怀期待和憧憬,希望中日关系以恢复邦交30周年为契机,有新的发展,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5年来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两国国民的亲近感也跌到了复交以来的谷底。

今年818日,在小泉前相参拜靖国神社后第三天,我会见了贵国新任驻华大使。我对他说,日本个别政治家的行为令人失望和担心,但不能改变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不能改变我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中日人民友好的愿望与决心,也不会动摇我对于中日长期友好的信心。大使对我说:政府是不断变动的,而人民是永存的。我同意他的看法,坚信中日友好是两国人心所向。

在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上,包括日本皇室成员在内的各界人士到场,为来自中国的艺术问候鼓掌,我则为台下日本民众的热烈反应所感动。中日友好不只是一个感情问题,也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近几年,中日政治关系处于僵滞状态,但经济合作仍然增长,国民往来频繁:每周往返两国的航班多达500多架次;中日贸易量5年翻一番,超过了日美贸易,把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两国的文化同仁和官员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总是满怀善良之心和友好之情在工作著、交往著。为此,才促成了中国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明年我们两国还将互办文化体育年。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在中日交往的历史中,文化交流如涓涓细流,默默地浸润著人们的心灵。许多轰动一时的事都如过眼烟云,但文化却以物质或非物质的方式留存下来,不仅感动当代人,也感动著子子孙孙的心灵。

对中日关系,周恩来总理曾有名言:中日两国有过50年的战争对立,但更有长达2000年的友好交往。2000年的交往是发展关系的丰厚资源,50年的不幸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国民带来了抹不去的沉痛记忆。中国人民对此认识越来越深刻,其中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哪两个国家比中国和日本对彼此文化了解得更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准确的论断。中日两国古代就有鉴真和吉备真备这样著名的文化使者,今天更有许多辛勤的文化园丁。迄今,中国政府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共有26个,其中日本就占了12个。其实,他们不过是成千上万有识之士的代表,他们从日本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维护中日友好,为两国人民的心灵沟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交往中,我们逐渐成了知心朋友。我敬重他们那种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执著精神,那种从心底深爱自己祖国、为国家利益和民族未来殚精竭虑的真诚和热情。

我想,中日携起手来将对地区和世界有巨大推动作用。为此,政治家要高瞻远瞩,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利益,需要为了国家广结善缘,广交朋友。中日友好合乎天理,顺乎人情。其实,真正意义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感情的交流。为此,中日双方都有重新认识对方的必要。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中国最大的变化不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些枯燥的数字,而是中国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是中国人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最大的变化,是把人与人的斗争关系改变为广结善缘、团结发展的关系,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遭遇困难和挫折,中国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调整发展方向,不去别人身上找理由——这是非常重要的思维。中华民族越在困难的时候越坚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华民族发展起来,则会把强大的爱输送出去。

前不久,安倍首相上任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打破了持续5年的政治僵局,两国关系出现了转圜。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均给予积极评价,日本舆论和国际社会也表示了普遍欢迎和支持。中日相互依存信赖,两国关系像流水一样难以切断。所以,中日关系应该在经济上共同富裕,政治上相互信赖,文化上互相欣赏、彼此传播。把交流变为沟通,需要深层互动;把沟通变为理解,需要心灵共鸣;把理解变为和谐,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东方文化的传统。我曾经陪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他问我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中国的传统精神。我回答他问对了地方。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主要有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所谓“太和”,讲天人合一,天地和谐,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中和”,讲人世间处理关系要中庸祥和,指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开来也指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宗教与宗教的关系;所谓“保和”,讲个人不要与自己过不去,指个人内心的和谐。20世纪科学发展了,很多疾病都解决了,但有一种疾病近年来成倍增加,那就是精神疾患、心理疾病。有哲学家说:人没有吃饱肚子时,只有一种烦恼,即生存烦恼,一旦吃饱肚子后,就会有无数烦恼——要解决这无数烦恼,只有靠文化。我在美国演讲时也说过,有钱可以买到高床厚被,但买不来睡眠;有钱可以买到美味佳肴,但买不来胃口。所以,解决中国和日本的问题,还要靠祖宗创造出来的文化。我们要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有信心,要创造身为亚洲人更加自豪的文化。

从现在开始,中日两国面临著开展文化交流的大好时机。明年,两国将互办文化体育年,其间,中国文化部将举办以日本为主宾国之一的第9届亚洲艺术节;2008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上海将做东世博会。欢迎在座的朋友到中国去,为深入开展中日文化交流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文化是心灵的桥梁。为拓展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层次,确保交流实效,进一步深化中日文化交流,我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两国文化部门的高层互访,坚持和完善业已存在的政府间文化交流协商机制。第二,著眼世代友好,加强青少年交流与沟通,重视和支持两国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组织开展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第三,加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继续开展具有思想深度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发挥文化交流在促进社会共识、抚慰和引导国民心理等方面的作用。第四,积极组织和参与中日两国,或包括邻近国家、世界其他地区共同举办的弘扬东方文化的活动。第五,积极开展两国在文化产业上的合作,将文化交流同两国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发展中日两国在演展业、电影电视、语言教学、文化遗产保护、动漫产业、出版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时光如梭,明年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对于一个人来说,35年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对于两国关系来说,则正处于厚积薄发的时期。中日关系仍需精心呵护,希望在座各位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有识之士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让我们为发展和谐持久的中日文化关系而共同努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2754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