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文媒体是开向世界的中国之窗──“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与会侧记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日期: 03年10月2期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来自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的145家华文媒体的高层人士近200人汇聚湖南长沙,参加由中国新闻社、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坛於9月21日晚举行了盛大欢迎会,22日、23日两天,有近50位海内外传媒代表做了主题发言,就海外媒体的创业经验、现实机遇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探讨。
  作为“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最重要的客观成果,由中国新闻社主编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2003创刊号)和本届论坛论文集,为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存证录史,功在千秋。这一部分工作的非凡意义获得与会同仁一致认可,也使“世界华文论坛”的品牌效应得到强有力支持。继2001年在南京召开第一届论坛之後,本次第二届论坛有了更多新收获。

  一、惟楚有材,於斯为盛

  湖南长沙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中南名城。近年来,湖南长沙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好戏连台,创举不断,在全国形成了影响。中新社本次与湖南长沙携手,共同打造“海外华文传媒论坛”的品牌,可谓适才适所,相得益彰。
  前深圳市长,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于幼军在9月22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弘扬了“人文湘楚,山水湖南”的概念。于幼军指出,湖南因地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杜甫“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诗句而有“芙蓉国”的美誉。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精髓的湖湘文化更是孕育并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数代良才伟人;湖南全境林木茂密,水网如织,堪称绿色大省,生态大省,张家界、衡山、岳阳楼、炎帝陵等名胜更是饮誉海内外。目前,湖南省不断开拓对外开放 域,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经贸往来关系,并与世界各国40多个城市结成了友好省市关系。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在致辞中向华文传媒,也向世界著力宣传了一下长沙。据 解,长沙是湖南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商贸中心。长沙市现辖5个区、3个县和1个市,人口613万。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即有“长沙”之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沙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尤以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名震中外。古往今来,长沙名流云集,群贤毕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张木式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设坛讲学,开创了著名的“湖湘学派”,流播广远。近代以来,长沙也培育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朱 基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卓越 导人。同时,长沙还被国务院首批授予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优秀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长沙的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市容市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区六园”、“十大标志性工程”等相继上马,并陆续建成。长沙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高层。
  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之後,长沙马上接著举办“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节”、“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中国湖南旅游节”等影响巨大的全国性活动。一系列前後呼应、声势浩大、内容充实的活动,使长沙的金秋显得格外忙碌、充实、耀眼。

  二、世界华文传媒的生存现状

  随著近20年来大量中国人赴海外留学、工作、定居,海外华文传媒在世纪之交迎来了活跃的发展期。除了实力雄厚,传统悠久的几个大报系之外,更多的由新华人创办的海外传媒由零开始,逐步壮大,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也在宣传报道中国和推动华侨华人社会的团结与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国务委员唐家璇於9月21日晚上会见与会代表时表示: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无论在哪里定居,不论经历了多少代,都忘不了自己的根,始终挚爱著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地兴办各类形式的华文媒体,就是这种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唐家璇希望海外华文传媒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为华侨华人社会传播大量有助於他们在当地生存发展的信息,做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各民族相互 解,促进所在国与中国友好交流的桥梁,同时也要发挥优势,更多地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传递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为祖国的繁荣、稳定与和平统一做出努力。
  有关当今世界华文传媒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新闻社总编辑郭招金在题为《进入新世纪後的华文媒体:交融与互动》一文中做了全景式的归纳。据介绍,目前在东南亚等地,新加坡有《联合早报》系的报刊,日发行量40万份;马来西亚则有18份华文日报,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泰国有6家华文日报,还有多种华文周报和期刊;印尼有华人达1000万人,世纪之交,华文报纸如雨後春笋,目前合计有11家;日本出版有华文报纸31家,还有华文杂志4家,华文电视台5家,华文电子杂志3家;在越南、缅甸和柬埔寨,也有多种华文报纸。
  美国报业发达,华文报刊争奇斗艳,目前共有7家日报,而免费派送的周报估计有40 ̄50家,美国还有全日播放的华语电台和电视台。作为移民国家,加拿大华人已超过120万,汉语已成为第一大非官方语言。目前,加拿大拥有各类华文报刊50多种,电台10馀家,电视台6家,互联网站60家。在南美,诸如巴西、阿根廷、秘鲁、巴拿马、巴拉圭等国,都有华文报纸。
  欧洲的华侨华人已达100万,西欧有3家主要的华文日报,即《欧洲时报》、《欧洲日报》和《星岛日报》(欧洲版),华文周报也有20馀家。澳大利亚现有5家华文日报,15家华文周报,7家杂志,3家电台,2家电视台。此外如新西兰、斐济,还有非洲的南非、毛里求斯等国,也有华文报刊。
  与此相比,港澳台三地的华文传媒则具有强势和繁荣的特点。2003年2月,香港注册的报章杂志共841份,出版中文日报共26份,中文杂志557份,共有115个电视播出频道,20多个电台播出频率;澳门则有《澳门日报》等8家中文日报,2家电视台和46种各类刊物;台湾传媒十分发达,2000多万人口拥有100多家报纸,尤以《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两大报系实力雄厚,历史悠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台湾还有80多个电视频道,140多家电台,各类杂志6641种,其中600种在书店公开陈列。
  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出版报纸有2100多种,总印数350亿份,期刊8800多种,总印张超过100亿,广播电台达290多家,电视台450多家,通讯社2家。中国大陆媒体在新世纪的发展呈现为以下特点:1.媒体产业超常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在过去20年里,中国广告业年均增速达40.2%,中国传媒业已成为继电子信息、制造业、烟草业之後的第四大税利产业。预测显示,2003年中国广告经营额会达1000亿元,中国广告市场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将由2000年的第10位上升为2010年的第2位。2.组建媒体集团,推动产业化经营。与世界同行相比,中国大陆媒体的资本实力存在很大差距。路透社在1998年的销售收入相当於325亿人民币,是中国所有报纸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总额270亿的1.2倍;《纽约时报》在2002年收入31亿美元,相当於250亿人民币。从1996年起,中国对报刊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先後组建了39家报业集团,探索集团规模经营的路子。在电子传媒方面,中央、北京、上海、湖南等纷纷组建了广电集团,整合了系统内的资源。3.行政权力退出媒体经营市场,推动媒体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闻主管部门正在著手建立科学规范的媒体评估体系(包括发行量论证)。

  三、华文媒体畅所欲言共商发展大计

  “第二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围绕著“沟通、合作、发展”为主题,为全球华文媒体从业者创造了积极的交流平台,也为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媒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许多与会代表在论坛发言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表达了发展的信心,也体现了某些现实的焦虑。
  香港△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题为《流动的世界和华文媒体的使命》的发言中,呼吁华人媒体争夺话语权。刘长乐认为,动感的世界为媒体的传播创造了丰富的资源,流动的世界既哺育了当地文化,也给外来文化提供了丰厚营养和更多话题。当前,在全球信息资源当中,80%以上是关於西方文化的信息,华语文化信息不到4%,这与中国和华人在世界的作用和地位很不相称。海外华语媒体在争夺华人媒体话语权方面应肩负使命感。
  北京新浪联席董事长姜丰年则把华文媒体称为“世界的中国之窗”,他也把新浪描述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姜丰年指出,门户网站与传统媒体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且双方的合作大於竞争,能够实现双赢。历史经验证明,新的网络媒体突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彼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广告客户进行有效投放带来显著优势。
  搜狐总裁张朝阳把门户网站形容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其中有主干道也有歧路,更有些阳光背面的弄堂小巷。张朝阳认为,对网络中处於不同层面,具有不同影响力的信息应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标准。网络的重点集中在首页,是有成千上万读者的主流信息,对只有少数人光顾的末端信息,不妨宽容一些,无视一些。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在演讲中强调了“中国新闻变革的最新突破”。他指出,中国政治和经济 域的迅速变革,推动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走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目前,经济媒体、体育媒体、都市报的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的 求,已出现了重大突破口,它们是中国新生的媒体力量,具备了全球化本钱。邱立本也对中国媒体的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认知基础:1.中国新兴媒体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自己,不用泛政治化考虑;2.专业方面 贴近市场脉搏,但也 展现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3.不搞色情、暴力,让报纸可以进入家庭而不让人脸红,吸引中产阶级。中国媒体戴著镣铐跳舞,仍然舞姿曼妙,一旦没有了枷锁镣铐,能力一定能胜过境外对手。
  日本中文产业株式会社社长罗怡文在“以文化为基础,走专业之路”的发言中,向海外华文媒体同行报告了“中文产业”10年的创业发展之路。他认为,创建经营模式,坚持文化理念;媒体事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综合;从亚文化社群挺进主流社会,是“中文产业”的发展经验,也是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大趋势。他强调,海外华文传媒要坚守新闻立场,珍视专业精神,不能因为身在海外而放任自流,缺乏自律。媒体是一份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事业。媒体人看重事业心,就如人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243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