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鲜花与荆棘同在 / 归去来兮海归路上多困惑
日期: 2006/10/05 22:36 评分: 2.75/4

 

  本报讯(本报专题报道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乘着海外留学大潮,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留东渡日本求学。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经济飞跃发展,又有大批留日归国人员投入了回国大潮。

  归去来兮。在这来去汹涌的两次大潮中,有弄潮儿经过奋斗,抓住了机遇,走上了功成业就的光辉人生,也有不少人湿了脚、脏了身、翻了船,满眼困惑加迷茫。海归成为海待,不少海待又怅然出国复为游子。他们感叹着怀才不遇,感叹着海归路之难,难于上青天。世上没有必胜的战争,没有必然的成功,留日海归回国求发展的路也是一样,有鲜花簇拥,也会有满地荆棘。

留日海归队伍日益壮大

 

  日本的经济低迷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中国就职市场的扩大和日本就职市场的萎缩,也让人看到了回国的希望。于是,留日学子们心动了,他们觉得回国发展机遇多了,道路宽了。据本报记者2000年对日本大学的中国应届毕业生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年毕业生中有不到1/4人选择日后回国工作,但今年这个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加。留学生代表李欣立先生向记者透露,据他了解,今年毕业生中约有1/3有意向回中国找工作。

  回国成为了新潮,海归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在日留学生回国人数逐年增加,在日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华人也撩动了回国之心,伺机为自己回国再发展作准备。记者从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了解到,2000年一年,在东京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数为1335份,2003年达到了1945份,比2000年增长了45%200411日至410日,已达1036份,预计全年会有成倍的增长。国内人事局相关人员透露,虽然每年从日本归国人员的数字无法准确统计,但是每年近2万人这一事实却是可以确认的。

  在日本伊藤忠商事上海分公司工作的李小姐称,以前只能在一些日本大公司里遇到留日归国人员,但现在到处可以见到,有时候在餐厅里吃饭,会遇到一群人说话中蹦出很流利准确的日本单词,不用打听就知道他们一定是留日归国人员。

 

  一位在上海已经小有成就的留日归国人员对记者感叹道,第一代留日学生是回国创业,第二代留日学生是回国就业,而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就成了待业。从创业、就业到待业,留日海归者的困惑正在加深加重,归国之路上似乎亮起了黄灯。

  从新泻大学文科专业毕业的4位博士回国后近一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从事金属光学高科技的博士想找一份企业管理的岗位都难如登天,众多留日归国学生在家待业,某海归进入政府机构被架空,毫无施展才能的余地……一个个真实的消息传来,让人感叹海归们的辛酸和困境。一位从事金属光学研究的博士因丧父,不忍留寡母一人在上海,下决心回国。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由于没有一家上海科研院校愿意聘他为副教授,他依然待业在家。心急如焚的海归曾经希望降低身份去日资企业当管理人员,但没有一家日企敢用牛刀杀鸡,博士一天天在家就成为博待

  然而,海归真的走向末路穷途了吗?从事日语人才就职中介近十年的上海创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平先生说:留日回国人员的就职空间还很大,就看求职人员如何把握和理解。他认为海归走向海待的主要原因,并非人才市场供求出现偏差,而是海归自身存在着一时无法克服的主观原因。

  据有关专业人员分析, 海归 海待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由于海待们对自己定位不准,不少海归人员眼睛紧盯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中心城市,只希望进大企业、有名的科研单位,在优中选优的竞争中败落下来,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也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洋文凭,动辄就开口要求高工资,未正式面试就把企业吓走了;其次,留日人员中有相当一批学生从实力到水平都无法与当地毕业生相比,有些学生为了维持在日本昂贵的生活及学费,必须用相当一段时间去打工,与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相比,学习的时间少了一年以上。这种劣势给留学归国人员的求职带来了一定的阴影。毕业于日本某大学经济系的一位本科生,居然连GDP的概念都说不清楚,动不动就闹经济常识性错误,国内的求职市场如何有他容身之地?再有一点,日语在外语中属于小语种,现在不少日资企业也要求应聘人员拥有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但是不少留日学生在日本多年后,把原有的英语都放弃了,回国就职有了一定局限。

 

身陷困惑中的海归们

 

  有一名海归笑称,留日海归人员是海归派中的弱势群体。

  留日海归习惯了日本式的低调行事,在外人眼里有一种技不如人的低卑感,留日学者远远没有留美学者来得吃香,不少大专院校招聘时希望多招聘欧美归国者;也有不少人一提海归成功者,想到的就是留美海归——对此,留日海归在回国后感到困惑。面对这种偏见和势利,留日海归的心里是不服且委屈的。一些在日留学数年的学者们都要特意再赴欧美镀金几年,为的是扛一块留美海归的招牌再回国。

  从严格意义上讲,留日海归在找工作方面要比留美海归、留欧海归有利,中日经济相互渗透之深给海归者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然而从日本回国后,很多海归却开始水土不服了。记者听到海归者有这样的怨言:或许在日本时间太长了,回国后越来越看不懂中国人,在会议上动不动就吹牛讲满话,在工作中动不动就偷懒,没有责任感,不脚踏实地,喜欢搞阶级斗争,为一些小利争得头破血流的。与他们在一起工作,我觉得很累很累。

  多年的日本文化熏陶,让海归们对国内一些陋习越来越反感,也让海归与单位同事之间产生不少摩擦。在贸易公司就职的陆小姐称:以前我在日本工作时,什么时候通关,什么时候出货,完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执行,就算在哪里出了纰漏,也会尽量弥补。但回到中国后发现,厂家完全不按规则办事很平常,说好今天用航空送货的,但是为了省几个钱,他会用船运,又完全不通知我们中间商,那头的客户等着到货上架……真是说什么好呢?

  中国华侨政策不尽完善,也造成了海归们的一大困惑。虽然中国对归国人员的优惠政策数不胜数,但最实际的困难仍然屡屡浮出水面,包括子女落户问题、子女教育问题、配偶工作问题……这样具体的,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让海归们烦恼不已。目前,中国很多城市依然执行独生子女政策,落户海归有两人以上子女者要交纳上万元的城市建设费;华侨子女在考学时不能享受优惠入学政策,想进好学校须先交资助费;在日本一直打零工的配偶回国就职也成为一大难题……这些问题比买车买房来得更加实际,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海归人士都是腰缠万贯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稳定踏实地在中国生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2395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