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沈良:写给大舅公杨振宁先生的一封信
日期: 25年11月1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沈良

亲爱的大舅公:
 
此刻,我在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上,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如同这些天在我脑海中不断闪回的往事。今天早晨,在八宝山肃穆的告别厅里,我望着您安详的面容,泪水一次次模糊了视线。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您,今天的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您,用整整六个夏天的陪伴,塑造了我生命的底色;是您,用一言一行的示范,定义了我人生的方向。


 
中学六年的每一个夏天,我都有幸在香港中文大学与您共度。那时您担任博文讲座教授,把您母亲从上海接到香港奉养,而我得以在每个暑假走进您的世界。每天清晨,您总是先把我安顿在大学图书馆,才走向对面的科学馆。中午您准时接我回家吃饭,下午继续这样的行程。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如今想来,都是您有意为我这个懵懂少年铺设的成长之路。
 
那些跟随您在中国各地讲学的日子,是我此生最珍贵的课堂。在山西从太原的晋祠到悬空寺五台山,在应县木塔前,我目睹您对千年文物的虔诚敬畏;在东北,我们从哈尔滨出发到长春,延吉,图门,在那个在近代中国史上有着多个外强身影的土地,我感受您对这片山河的深沉热爱和对中华民族图强的盼望。您让我明白,学问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对历史的理解,对家国的担当。
 
您宿舍里的藏书,为我打开了人文世界的大门。书架上几乎不见科学专著,却摆满了胡适、林语堂的文集,有余英时、黄仁宇的史论,高阳的清史小说,还有金耀基教授的《海德堡雨丝》——因为您,我后来三次造访那座古城,每次都在内卡河边想起您解读文化时的神情。您还带我欣赏黄永玉的荷花、范曾的楚辞情怀、林风眠的革新精神。记得那场《蝴蝶夫人》,您轻声说:“歌剧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你应该试一试,学会听懂它。”这句话,让我学会了以开放的心去拥抱世间所有美好。


 
台灯下,您为我批改译稿的身影永远刻在我心里。您送我空白册子,要我每日抄诵诗文;您挑选的英文演讲稿,特别是《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其中对中国将成为科技强国的预言已然成真。您把我的译作推荐到《明报月刊》,让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每个夜晚,您放下手头工作,一字一句地帮我修改《南华早报》的翻译——铅笔在那本黄色的本子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正因为与您在中大共度的那些夏天,我对这座学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我如愿考入中文大学时,您的贺信如约而至:“首先我要再度祝贺你获准入读中大……大学三年加上以后四年是人生打基础较宽的时期……多读多写,不可松懈。”您知道吗?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您说的“不可松懈”;每当我有所成就,就会想起您告诫的“谦逊谨慎”。您不仅给了我求学的机会,更给了我做人的标尺。
 
您的生活简单却充满质感:下班后慢慢剥着花生,周末登山前仔细准备行装,喜爱看电影、逛书店。这些习惯如细雨润物,悄然融入我的生命。如今看着大儿子做事总有周详计划,我仿佛又见到了您整理登山包时认真的模样。您常提起童年的保姆“王妈”,说她的严厉中藏着深深的爱。这份推己及人的胸怀,成为我待人接物的楷模。
 
大舅公,如今我也成了父亲。虽然我永远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但我会像您当年带我爬山那样,教孩子们欣赏沿途的风景;会像您教我翻译那样,耐心地指导他们;会把您对我的言传身教,传递给我的孩子们。您在我身上播下的种子,正在新的生命里继续生长。
 
追悼会安静得能听见时光倒流的声音。没有激情的演说,因为您的故事早已写在历史深处。我知道,您归根的愿望已经实现,您对这片土地的期许正在成真,您晚年的每个计划都已圆满。
 
如今想来,我是何等幸运——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得以亲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中华民族的骄傲。您以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启迪我的心灵,以穿透历史迷雾的远见照亮我的前路,更以拳拳赤子之心让我懂得何为家国情怀。那些与您共度的夏日,那些受您熏陶的时光,已不仅是我个人的珍贵记忆,更是您留给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您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科学精神,何为中华风骨。这份滋养,将如永恒的星光,照亮我的一生。
 
永远感恩的  沈良

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上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21335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