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作者:太阳
“请吃橘子吧。”
像往常一样,住在附近的惠子女士提来了一袋又大又甜的和歌山橘子。她五十多岁,是个热心的主妇。夏天她送来桃子,秋天则带来柿子。
“谢谢,真不好意思。”
“哪里哪里,这些是别人送的,我只是分一点给你罢了。”
“这可都是上等果啊。”
“是啊,已经十六年了。”惠子叹息着说。
十六年前,惠子女士的母亲因病去世。她的病房同屋“病友”,是一位叫桂子的女士。自那时起,桂子便开始时不时送些水果给惠子。后来桂子过世了,她的丈夫便接过了这个习惯,至今未曾间断。
因为是邻居关系,惠子的母亲一直待我很亲切。她病重时我去探望过一次,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见到桂子的丈夫——一个穿着普通西装、几乎不引人注意的人,正默默地在削苹果。他抬头对我淡淡一笑算是打了招呼。旁边虚弱的夫人,尽管脸色苍白,一眼也能看出年轻时定是个美人。

那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了。此后再未见过,也没有通信。只知道他经常出差去中国,做一些中日贸易相关的工作。我从未细问。惠子在桂子的忌日,也会送去一支手绘的蜡烛。就这样,一来一往,十六年过去了。
“我现在真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了,虽然我也会回礼,但他总是不断地寄来,我根本回不过来。我曾跟他说不用再送了,可他还是坚持。总想找个不失礼貌的方式拒绝,可到底该怎么说才好呢?”
惠子的母亲得的是胰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医生说大概只能活半年。她住的是双人病房,恰巧和她同屋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患结肠癌女性。
两人因病相识,聊起了人生,彼此诉说过往。当她发现对方竟也叫“桂子”(虽然汉字不同,但发音相同),顿时感到一种命运的缘分,很快亲近了起来。
有一天傍晚,探视时间结束,家属必须离开。
“那我走啦,妈妈。”
惠子正准备离开,但平时乖巧的母亲这次却怎么也不肯说“嗯”,她似乎有什么预感。
“我不想让你走。”
“我明天还会再来的。”
惠子安慰她,但母亲依然不点头。
“要不我去问问护士,看能不能借张空床,今晚你就住在这里?”
“医院是不能陪夜的……我明天一定会来。”
“我真的很痛,可是按了铃也没人来……”
护士们人手不足,总是忙着应对各处叫唤,不可能立刻回应。惠子多次请求护士帮忙,却也不敢太强硬,她说那种感觉就像是拿自己的母亲做人质,令人难堪。
“我会再去拜托护士的。”
“求你了,别走……”
母亲抓住惠子的手臂不放,她只好一根一根地掰开母亲的手指。这时,隔壁床那头传来了声音:
“你放心吧,有我在这里看着你呢,没事的哦。”母亲似乎安定了下来,虽然隔着帘子看不见人,但那温柔的声音,正是桂子女士。惠子既感动又心酸,差点当场落泪。
几个月后,惠子的母亲去世;一年半后,桂子也走了。
“你说,我到底该怎么拒绝这些橘子才好呢?”
惠子又重复了最初的问题。
“我觉得……其实没必要拒绝。”
“那怎么办呢?”
“这些橘子啊,大概就是在说——‘不要忘记那些已逝去的人’吧。”我说。
死亡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终结,似乎是永远不停的生生流转的过程的衔接和重启。既然如此,友情当然也不会就此画上句点。我思索着,最终这样对惠子说:
“就不要拒绝了吧。有一种思念和情谊,拒绝终点。与其画上句号,不如任其自然,让它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