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冯学敏
前段时间有机会去了山西,圆了我的再访山西梦。说起山西,人们总会想到山西的煤矿、汾酒、食醋、面食和古建筑。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地上文物看山西”,宋金以前的地表古建筑百分之七十在山西。
这次应中国文化中心和山西文旅厅之邀,我们当天从东京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后转高铁二个半小时到达山西最北部的大同市,然后从北到南部的运城市,有幸造访了文化底蕴厚重的山西各地,考察学习了十天,收获满满。

世界文化遗产一云冈石窟。
一、世界文化遗产一云冈石窟
中国现存的石窟群中最为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敦煌莫高窟,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来到云冈石窟,它位于大同市城西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约1公里。石窟开凿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460—525年),和 “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窟” 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浑源悬空寺。
接着,我们一行又乘车去了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房子一浑源悬空寺。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少见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院。从外观上看,悬空寺仅仅靠着几根纤细的木桩支撑着,仿佛随时都会垮塌,但古人就是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用这样几根立柱加上横梁,便修建起一座天下奇观的寺院。

千年古刹的华严寺合影。

应县木塔。
第二天,我们冒雨前往千年古刹的华严寺和应县木结构楼阁式塔以及代县的雁门关。这里是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也称中华第一关。历史上,自古过了雁门关就到了塞外,得雁门者得中原,失雁门者失天下。
二、世界文化遗产一五台山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东台、南台、西台、北台和中台五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因此而得名“五台山”。

世界文化遗产一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的青庙(汉传佛教)和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塔院寺以大白塔为标志,塔身通体洁白,造型优美,是五台山的象征之一,目前正在维修中。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面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菩萨曾居住此地,又名文殊寺,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五台山的特色就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总管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的大喇嘛就住在这里。清康熙、乾隆,多次来五台山朝拜,都在菩萨顶住宿。

世界文化遗产一平遥古城。
三、世界文化遗产一平遥古城
平遥,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重镇,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让我惊叹不已。走入古城,就如同走进了明清时期的城镇,县衙、寺庙、民居、商街等一应俱全,好比一次穿越时空之旅。
参观了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鼻祖”的首家私人银行日昇昌票号。日昇昌票号建筑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大堂、账房、金库等一应俱全。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日昇昌在10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是怎样把源源不断的钱财汇聚于此的?晋商是凭借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将生意做到大江南北,甚至远涉重洋?着实令人敬佩。

平遥古城汾酒展示馆。
漫步古城的街道,犹如回首岁月的长廊。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每一块石头都留下数不清的脚印,记录了往昔的繁华。街道两旁,清一色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光彩夺目。老字号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油漆虽已斑驳,却透着一种别样的沧桑感。不少游客喜欢租借民国、明清服装周游古城街拍,有着穿越时光的感觉,古装旅拍店多达400多家。

太原晋祠。
四、太原晋祠、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一祠看六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建筑在晋祠完美组合。晋祠创建于西周(前11世纪)时期,位于太原西南郊的悬瓮山东侧山脚下,也是晋水的发源地,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常言道“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李世民、李白、范仲淹、欧阳修、朱彝尊等名人雅士在此曾留下足迹。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也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圣母殿。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这里的山西即山西大院文化。山西大院文化指的是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是儒商文化的活化石,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从东大门往西走,有一条80米长的甬道。甬道自东向西走尽头是乔家祠堂。 甬道将整个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甬道北边自东向西分别有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和花园,甬道南边自东向西有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大院总共占地面积10872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 1985年乔家大院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乔家大院》的拍摄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士丘上,距太原150公里。王家大院建筑规模更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俯看整个大院呈“王”字,总面积达34450 平方,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王氏家族从道光年后逐渐衰落,家族中当时资财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将其在静升本士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而后举家南迁。曾经的名门望族王家就此销声匿迹成为了历史。

街头烤梨子、烤红薯。
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无疑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乔家和王家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

壶口黄河瀑布。

壶口老农。
五、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我们站在壶口瀑布前,脑海里响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英雄赞歌,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宽阔的多阶梯水面被瞬间浓缩成一条几十米的狭窄通道的震撼,而壶嘴又把一河之水倾泻于数十米深的断崖,忧如一条巨龙从天飞跃而下。古人李白也为之震撼题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云丘山300多万年前的冰洞入口处。
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腾而出的黄河是一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传说中壶口是大禹治水时凿石导河之处。

山西省歌舞团交流演出。
六、艺术交流
在大同和平遥我们还观看了两场演出,并和省文旅厅相关人员进行了文化文流。

「如梦大同」演出。
「如梦大同」的演出,打破了传统观演模式,以五大空间营造沉浸式体验,形成多维度透视关系,营造出行进式、沉浸式、体验式观演过程。不仅能见证 北魏时期大同的繁荣兴盛,更能近距离感受北魏时代大同的风土人情。

「又见平遥」演出。
在平遥古城观赏了「又见平遥」演出。「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观众可以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票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剧情将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找不着北”,有进入迷宫般的感受,一会儿是街道,一会儿是大院,一会儿是城墙,一会儿又是黑空间。在90分钟的时间里,穿过完全不同的场景,且完全都是步行。观众边走边看,表演者会深入人群之中,甚至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黄河鲤魚和山西面食。
在太原与山西省文旅厅、省演出公司、省市歌舞团进行了学习交流,并观赏了省市歌舞团特地表演的精彩歌舞,大家兴高采烈,考查学习收获满满。

酒乡一山西。

酒醉山西。
山西之行实地考查,穿越时空了解历史,受益匪浅。在此衷心感谢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山西省文旅厅,以及罗玉泉、李超宇、张毅、田斌、温茂林等朋友们的盛情邀请和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