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襟吴带泠—第三届篆刻与印钮雕国际学术交流展盛况非凡 精彩纷呈
日期: 25年05月4期
《中文导报》记者 :张石

5月24日,在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举行了“襟吴带泠—纪念沙孟海诞辰125周年暨第三届篆刻与印钮雕刻国际学术交流展”开幕式及学术对话,来自中国的和日本的约200名美术、篆刻界人士等,参加了这次盛会。



 沙孟海(1900年6月11日-1992年10月10日),原名沙文若,字孟海,以字行,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1981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



     主持人蒋峥(左)与孙靖涵。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赵军、陈磊、丁如霞

沙孟海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爱书法和金石学。早年接受传统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曾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桃李满天下。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中国美术学院执教,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沙孟海精通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尤以行草和篆隶见长。注重碑学,尤爱汉碑,并融入自我风格,形成“碑帖融合”的书风,并开创榜书,在篆刻与金石学上与吴昌硕、赵古泥并称近现代三大篆刻名家,并著有《临池杂识》、《中国书法史》等重要书法理论著作,也是书法教育的开拓人、先驱者,建立书法高等教育,培养了书法篆刻艺术的第一代研究生。

 他积极推动中日文化,特别在书法篆刻领域的交流,与长尾甲、青山衫雨、梅舒适、小林斗盦等诸位日本名家都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

在学术交流会上,此次盛会的策展人、黄宾虹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理事长赵军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学术支持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和社会美育学院。后援单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谦慎书道会、全日本篆刻连盟、日本篆刻家协会、丽水博物馆、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日中协会、日中友好协会、东京都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全日本书道连盟、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福建省雕塑协会、九三学社杭州书画院、全日本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日中友好会馆、沙孟海书学院、日本丁鹤庐研究会等机构的支持。特别是要感谢承办单位东京印社、东京慎德堂、青田印社和青田叶建海艺术馆的大力支持。

他指出:沙孟海是在我的人生中是离我很近的一位大师。儿时去过他家,在那里写作业和磨过墨,还帮着开门接待客人…… 沙孟海对中日文化交流很重视,他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几代人(甚至有影响到一些日本的学者),今天我们在东京纪念沙孟海诞辰125周年非常有意义。这次展出的作品不仅数量是历年最多,而且都是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力作,大家都很重视、匠心独运的搞创作。正如“襟吴带泠”四个字的含义那样,艺术家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对前辈先贤的敬畏,对文化、艺术的敬畏。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要有笃守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问,把传统文化研究好、传承好、推广好。

沙孟海书学院的学术负责人陈磊在致辞中就沙孟海的历史功绩指出:沙孟海在中日书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意义在于:以一社之长的身份,承前启后肩负起中日书法交流责任,如同一条不断向前拓展的文化纽带,成为继吴昌硕之后功勋卓著且无法替代的人物。

以美院教授的身份,承担起留学生的教学重任,呈现“书法学”学科大厦之巍峨,如同一个不断向外拓展的教育枢纽,更深地扎下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深厚情谊。

以研究学者的身份,如同一座不断向前延展的知识桥梁,促进其非凡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学术成果在日本书坛和学界的传播和影响,走向进一步深化的理论思考。

丁鹤廬研究会会长丁如霞介绍说: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在西泠印社75周年社庆大会之际,选出沙孟海为西泠印社第四人社长,沙孟海到任后,积极培养人才,推进与海外交流。在任中,沙孟海提出了使西泠印社成为国际印学中心的理念,推动与海外的交流,在他的推动下,使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直荒废的西泠印社回归了中国篆刻家丁仁、吴隐等四人创建西泠印社时的宗旨。

在国际学术交流展中,还举行了沙孟海的学生,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王冬龄的现场榜书挥毫活动。王冬龄教授现场举行书写巨幅乱书,尺寸为2.68x6米,内容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大气磅礴、一气呵成。



 从上到下:王冬龄、高木圣雨



王冬龄挥毫。

王冬龄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以其创新的“乱书”风格和跨界艺术实践闻名于世。师从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等书法大家,奠定了深厚的传统书法基础。

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谦慎书道会理事长高木圣雨、西泠印社名誉理事,日本篆刻家常任顾问井谷五云、日本篆刻家协会名誉顾问,西泠印社名誉理事山下方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导师,西泠印社理事陈大中、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韩天雍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全日本篆刻连盟理事长和中简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王丹、日本淑德大学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员小川博章、日本二松舍大学文学部讲师松尾硕甫、西泠印社社员,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奕辰、西泠印社理事梁章凯、西泠印社理事倪郡阳、西泠印社理事晋鸥、西泠印社社员吕军、西泠印社社员吴超、大东文化大学副校长河内君平、东京学艺大学教授草津介祐、读卖新闻编集委员菅原校夫、白圭社社长丹羽常见和王宏坤、牛雪妮、郭同庆、张石、蒋峥、孙靖涵、王月萍、川内祐毅、浅田圣子等观摩了挥毫活动,当王冬龄教授完成巨幅书法,现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学术对话:(从左到右)松尾硕甫、陈大中、韩天雍、井谷五云、王冬龄、和中简堂、王丹、小川博章

之后,举行了题为题目“沙孟海先生的书学成及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的对话会,王冬龄、井谷五云、和中简堂、韩天雍、王丹、小川博章、松尾硕甫参加了对话会,陈大中进行学术主持。

 王冬龄是沙孟海的指导的首批研究生之一,他介绍了沙孟海的书法艺术和治学的特征,他认为沙孟海的榜书是现代书法艺术无法超越的顶峰,并回忆了沙孟海教诲他们不仅要写字,还要具有文、史、哲和绘画等广博的知识,使他们至今受益匪浅。

 井谷五云介绍了梅舒适有关沙孟海的日记,从中可以看到日本篆刻艺术界与西泠印社的深入交流以及西泠印社的早期日本社员长尾甲、青山衫雨、梅舒适、小林斗盦等与沙孟海的交流。

和中简堂介绍了小林斗盦及梅舒适与沙孟海的交流以及沙孟海的著作对小林斗盦的影响等,韩天雍介绍了他与自己的老师沈延毅师徒两代与沙孟海的缘分,其师沈延毅是碑派书法的集大成者,有“南有沈曾植,北有沈延毅”之说,有人将之与沙孟海一起并称为“南沙北沈”。

小川博章介绍了他在浙江美术学院留学时拜访沙孟海的趣事,王丹介绍了他在1981年作为辽宁书法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沙孟海的往事,松尾硕甫讲述他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看到王冬龄现场挥毫的情景及沙孟海的印谱对他的深刻影响。



颁奖

在大会上,还举行了颁奖活动,日本篆刻家协会名誉顾问、西泠印社名誉理事山下方亭先生给如下人士颁奖:

叶建海 襟吴带泠--获印纽雕刻部门特别成就奖

梅昌强 襟吴带泠--获印纽雕刻部门秀逸奖

张燕立 襟吴带泠--获篆刻部门秀逸奖

汤叶勇 襟吴带泠--获篆刻部门秀逸奖

松尾硕甫 襟吴带泠--篆刻部门秀逸奖

黄麟贵 襟吴带泠--摩崖石刻部门秀逸奖

马文博 襟吴带泠—青田石文化东京国际宣传大使

倪郡阳 襟吴带泠—浙派篆刻文化东京国际宣传大使



东京印社社长林立之与青田印社社长汤叶勇签署《东京印社和青田印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会场上,东京印社和青田印社还签署了《东京印社和青田印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影



展览会场



展览会场

这次“襟吴带泠—第三届篆刻与印钮雕刻国际学术交流展暨纪念沙孟海诞辰125周年”开幕式,是一次全面展示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及传承及中日篆刻艺术的交流的盛会,在全面展开第一主题纪念沙孟海诞辰125周年同时,也进行第二主题襟吴带泠展,展出55件印屏,反映的印章将近500方,还有100方带有印钮雕的篆刻实物展览及30余幅沙孟海书法真迹和其他书法名家的作品。还有襟吴带泠展览期间,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举办了为期6天的“襟吴带泠—美美讲堂东京研学班”,由陈大中、韩天雍、河内君平、周逸阳等老师授课”(张石 摄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5/21152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