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什么是日本禅宗画的教养背景
日期: 24年04月4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杨文凯

禅宗是日本佛教的重要流派,禅风盛行,始于镰仓,禅画流传,盛于江户。日本的禅宗画不仅描绘著名的禅宗人物,更是表现“禅的理想”。于是,那些行为超凡、风貌奇妙的人物很自然成为入画的题材。你画我画大家画,画得多了,逐渐定型为日本禅宗画的母题。其中,多是来自中国的圣人和禅师,他们人生经历奇特,影响着他人,也改变了禅风。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师傅向弟子传授心灵开悟的思考方法,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本真的自我。禅宗画出现后,让传统佛画逐渐失去了浓郁而华丽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单一颜色的水墨表达,表现出万物一体、心性一体的自我形象。 由此,水墨画与禅宗精神相契合,成为禅僧及其护法所追求的思想和精神的写照。禅宗水墨画的主题包括,中国禅宗创始人达摩祖师,以及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悟道的寒山、拾得和布袋和尚等。

禅宗的开山祖师菩提达摩是印度香至国的三王子,出生即出家,修行40余年。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鞍山大法会上描花微笑,只有大迦叶会心一笑,以心传心,接过了大法,依次相传,灯灯相续,传到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渡沧海到中土后,有“面壁九年”、“一苇渡江”等故事流传,日本禅宗对达摩故事也是耳熟能详。



雪舟绘《慧可断臂图》

雪舟的纸本墨彩画《慧可断臂图》作于1496年,现为日本国宝。画面的主体是在少林寺面壁坐禅的达摩祖师,画面左下角的慧可恳请成为达摩弟子,自我断臂以表达求教向学的诚意和决心。这是日本较早的达摩画像,颇为珍贵。

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达摩,是在镰仓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禅宗祖师,达摩作为禅宗祖师一直受到敬仰。达摩在六世纪初渡航到中土,在少林寺坐禅修行,遂有以面壁九年为题材的《面壁达摩图》,描绘达摩与梁武帝问答交谈的《初祖问答图》,描绘达摩一苇渡江的《芦叶达摩图》等禅画传世。

18世纪中叶,临济宗僧人白隐画过不少达摩图,其著名的《半身达摩》以大笔粗线一气呵成,是气场强大的作品。同时期还有铃木春信的名作《船中拔须的达摩与撑船的美人》,是一张异类的作品。

除了达摩,日本的禅宗画还偏爱充满人情味的释迦。自室町时代禅宗盛行以后,《出山释迦图》成为禅僧们喜爱的画题。这些禅画主要表现在山中断食修行了6年的释迦,觉得以苦行僧的方式得不到开悟,于是从雪山下来回到人间的场面。释迦用河水清洗身子,喝了村姑的乳粥后恢复体力,开始在菩提树下坐禅,终至开悟。



传南宋梁楷绘《出山释迦图》

传为南宋梁楷作于13世纪的《出山释迦图》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为指定国宝。室町时代有雪舟(拙宗等扬)创作的纸本墨画《出山释迦图》,笔墨简洁,形象生动,是日本禅画应有的样子。18世纪,还有伊藤若冲、白隐等都有《出山释迦图》流传后世。

日本的禅宗寺院多收藏来自中国的宋元绘画,禅僧们日常欣赏原作,并有意识地将这种风格融入创作,于是牧溪、玉涧的笔墨下展现的中国禅宗的逸格画风受到推崇并传播开来。那些水墨画和枯山水中蕴含的简素枯淡的味道,对于理解禅画乃至禅宗艺术的整体图景意义重大。

在日本的七福神中,唯一存世的人物是布袋和尚,原型为8世纪唐朝末期的中国禅僧。布袋和尚袒胸露乳,大腹便便,拿着手杖行走市井,背负的布袋中装着随身所有的东西。布袋和尚有预知的能力,死后化身为弥勒菩萨,汇聚了民众信仰。布袋和尚的形象非常入画,早在13世纪的南宋时期,中国的梁楷、牧溪等已经多有简笔描绘了,14世纪传入日本,江户时代成为广受喜爱的重要禅画题材。

江户初期的禅僧风外慧熏,长住小田原附近的洞窟内,多以描绘达摩和布袋的作品为主,他的《指月布袋》表现了以开悟为目标的禅僧的追求。确立了琳派画风的尾行光琳也有《布袋图》、《蹴鞠布袋图》等传世,笔墨简练,形象可爱。经历了幕府末年到明治初年的浮世绘大师月冈芳年,晚年的代表作是百幅系列《月百姿》,其中第61幅《悟道之月》,就是画了布袋和尚手指月亮,以求开悟的形象。

寒山、拾得是中国唐代传说中的隐者之僧,后来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成为禅画的重要人物。寒山手持长卷,写诗无数,最喜欢在树木、山岩、石壁上随意题诗,汇集成《寒山诗》流传至今。拾得是在天台山国清寺的后厨做事的僧人,手持一扫把,永远在清扫。寒山、拾得身心自由,穿着破衣烂衫,不为形象所拘,体现了禅的精神。16世纪,雪村的纸本墨画《寒山拾得图》流传至今,堪称经典。此图一出,日本禅画里的寒山、拾得形象基本定型,为后世垂范。



18世纪日本画家长沢芦雪绘《寒山拾得图》

此后,17世纪中叶有狩野山雪的《寒山拾得图》,18世纪有尾行光琳画、尾行乾山制作的《锈绘寒山拾得图角皿》,还有曾我萧白的《寒山拾得图》,都是禅寺珍藏的宝物。

拾得的师傅,是天台山国清寺的僧人丰干禅师。据说是丰干禅师把年幼的拾得捡回来抚养,遂取名拾得。丰干禅师的绝活是驯养老虎,常常骑着老虎行游街市,让民众吃惊。在日本的禅宗画里,有一个重要的题材《四睡图》,画的就是丰干禅师与寒山、拾得,还有老虎在一起的景象。后来传说,丰干化身阿弥陀如来,寒山化身文殊菩萨,拾得化身普贤菩萨,并称三圣。丰干禅师能在猛虎身旁安然入睡,备显了德行之高。三人与猛虎相伴,却得到了安稳的《四睡图》,这才是真正的得禅开悟的境界。

江户中期的浮世绘师奥村政信绘有《风流四睡图》,是点化禅画题材而得。圆山应举的弟子长泽芦雪所绘《四睡图》,展现了生动的表情,流传至今220余年依然受到追捧。

日本近代以前的绘画,大都由来有自。如果能够了解所画的主题和内容,就能更充分了解其表现的精妙和趣味。日本在飞鸟时代以后盛行的佛教绘画,主要描绘发源于印度、流传自中国的东洋思想,平安时代以后形成的大和绘主要取材于和歌和王朝物语等古典文学,此后从中国传来的水墨画倾向于表现中国的故事和传说。

禅宗画主要描绘禅宗的人物和故事,这些内容在江户前的古典时代应该是流传广泛的杂学和常识吧,是整个社群耳熟能详的共有知识,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教养”。绘画师以受众整体拥有的教养为前提来作画,鉴赏者拥有的教养越丰富,对创作母体的了解越广泛,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品鉴就会越深刻。

现代社会,信息泛滥,各种情报错综交汇,原本应该共有的传统教养不增反减,逐代消解,导致理解生出隔阂,交流变得困难。所以,过去让人一目了然、会心微笑的作品,如今反而看不懂了,一脸茫然之余,需要讲解和释义。显然,禅画和禅宗一样,正在被挂起来被藏起来,从时代的风雅变为生活的点缀。

那么,当今年轻人的教养背景是什么呢?他们的共同话题更多是动漫和游戏,那是新人类如数家珍的新趣味。不过在享受声光电色之余,也不妨重温简素枯淡的场景,但愿今人还能感受并体味生活中的丝丝禅意,守住日本文化的原色。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2064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