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广东醒狮真功夫 舞出新春精气神
日期: 2024/02/05 15:07
“咚咚锵,咚咚锵……”每年春节,这种鼓点就会密集在广东大街小巷响起。威风凛凛的醒狮表演,赢得街坊一片喝彩。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中国民俗文化,在民间备受欢迎,是广东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文化,且扬名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

(一)

中国本无狮,中国舞狮源自何时?《后汉书》的记载显示,狮子沿着古代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狮子为百兽之尊,中国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平安,逐渐形成了每逢喜庆节日、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重大活动必舞狮的习俗,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生财有道、步步高升等。

关于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其中提到“象人”。象人戴面具模拟狮子舞动,于朝贺饮宴上表演。这是狮舞起源的一种说法。

唐代,狮舞在宫廷中的发展达到巅峰。唐玄宗时,有一种表现勇士戏狮的“太平乐”,亦称“五方狮子舞”,颇具规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的诗句,把当时盛行的狮子舞的形象和舞姿刻画得细腻诙谐、栩栩如生。

(二)

五代十国之后随中原人南迁,舞狮从中原传至岭南民间。

明代,狮舞已传至彼时广东南端琼州(今海南省)。明《正德琼台志》提及“狮鹤”等剧,此可谓关于广东狮舞的早期记载。

清代,广东民间习武群体纷纷成立狮会,以寓武于狮的方式延续尚武传统,促成了狮舞与武术的进一步融合。广府地区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醒狮队,凡有祠堂,必有舞狮少年。

(三)

中国舞狮大致以长江为界,主要分为南狮、北狮。

作为南狮代表的广东舞狮称醒狮,突出一个“醒”字。

北狮分一公一母,通常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头顶的绣球讲究“红男绿女”。作为南狮代表的广东醒狮则都是公狮,造型威猛。据说,醒狮的形象来自古代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狻猊。狻猊形似狮子,头顶有角,尖而锐,略微向前弯曲。据说是狻猊的独门法器,只要看到邪恶的东西,就可把对方戳死,所以广东醒狮有驱邪避害的吉祥寓意。
与北狮只有“橘色”这一种颜色不同,传统广东醒狮以黄、红、黑三色为主,对应三国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近年来,为增加舞狮表演的观赏性,广东醒狮的颜色就更多了。

北狮以“形”为主,模拟狮子跳跃翻腾等,多走杂技路线,常常以众狮踩球、过跷跷板为炫技高潮。南方狮重“意”,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将狮子的神态动作拟人化,通过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神态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四)

广东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体。2006年,广东醒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广东醒狮的完整套路顺序和内容有:“睡狮”“觉醒”“出洞”“巡山”“觅青”“采青”“吐青”“舔洗”“回归”。舞狮时可根据时间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全部进行表演。

表演时先“开桩”,锣鼓擂响,舞狮者先打一套南拳,作为表演的开场和序幕,拳礼是传统醒狮活动最注重的。这一方面是向观众展示上场之前的礼仪,另一方面也是对本门派武术的宣传。

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马步是醒狮的基本功,要完成醒狮的各种高难度动作,最重要的是通过长期扎稳马步,练就有力的双腿。从初学舞狮到拿到狮头,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练习高桩的运动员则需花上更长的时间。往往至少配合5年,狮头与狮尾才能做到动作合一。

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其中的“采青”是醒狮的精髓,具戏剧性和故事性。不同故事,采不同的“青”,如“醉狮”中的“青”就是酒埕中的酒,“狮子遇佛采灵芝”中的“青”就是灵芝。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介绍,醒狮“采青”中“青”通常用生菜,有“生财”的意思,还会搭配芹菜(勤勤恳恳),蒜(精打细算)等,“青”中还会放上红包(即“利是”,也是舞狮者的酬金)。狮子“采青”后,舞狮人留下利是,把“青”送还给商户,商户接下,寓意生财利是。

根据“青”的摆放位置,广东醒狮“采青”一般可分为“高青”“地青”。“高青”是将“青”吊在两三米高的地方,一般是在房梁或长杆上,表演者通过站立、爬杆、爬梯、上楼台、叠罗汉、高桩等方式“采青”。高桩醒狮中,国际标准桩阵有21根梅花桩柱,最高达2.5米,最低1.2米,半数超过2米,难度极大。一个小失误就会让表演者跌落,所以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地青”是指醒狮多在地面表演,一般将“青”放在地面或设在台面上。“水青”属于“地青”,是将红包放在碗里、浮在水缸中,舞狮者在缸沿,边舞边“采青”,很考验舞狮者的功夫。

无论怎样,醒狮“采青”表演均是拟态化的,展现的是一头有灵性的狮子——生动活泼、威武稳重、刚健、勇猛、多疑、贪玩和贪食等。

(五)

一场完美的醒狮表演离不开鼓锣镲三种打击乐器。其中,鼓为主角,鼓没有敲起来,锣、镲不能动,鼓锣镲配合形成锣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势,可以助狮壮威,舞狮人则随着不同的鼓点,把狮子舞得惟妙惟肖。

大头佛是醒狮表演中的辅助角色,也是南狮区别于北狮的重要特色。在北狮表演中,引狮郎的表演者不用戴任何头具,手持绣球逗引狮子。醒狮表演时,表演者头戴“大头佛”,手执大葵扇,除了在醒狮表演时指引舞狮者前进,还要表演各种诙谐滑稽的动作,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真好看,广东醒狮真功夫表演,百看不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舞狮蕴含中华文化,每次看都很激动。”看过醒狮表演的观众,留下一串串赞美之词。

作为广东人生活中喜庆吉祥的文化符号,广东醒狮活动经久不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醒狮都成了大型体育活动的表演项目。

到了2022年,据广州市龙狮协会的调研数据,广州境内,从事醒狮表演的人数(不含在校学生)有1万多人,其中职业的醒狮队员超过5000人,非职业的人数有8000多人。参加醒狮活动的学生(大中小学)人数有3万多。
以醒狮为题材,近年来,广州诞生了不少口碑极佳的跨界文艺作品,如舞剧《醒·狮》、动漫电影《雄狮少年》,让广东醒狮火出圈。舞剧《醒·狮》将醒狮的阳刚完美展现,获得2018年第十一届“荷花奖”舞剧奖,这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奖项。《雄狮少年》则成为豆瓣2021年度电影榜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2024年1月也刚与观众见面。

“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清代,不少广东人移民海外,广东醒狮随粤籍移民向海外传播并落地生根,一开始主要在华人社区内舞狮,渐渐地,醒狮表演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活动之一,盛行于世界各地。

每到中国传统节日之际,都有醒狮出没的身影,激情的舞狮精彩纷呈,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鼓锣一响、醒狮出动,空气中立刻弥漫着浓浓的中国文化味道。

知多D 

路遇醒狮 哪里可以摸?

广州街坊路遇醒狮,往往要上前抚摸。不过,醒狮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摸的。赵伟斌介绍,广东醒狮的额头(寄寓鸿运当头)、眼睛(寄寓龙马精神)、耳朵(寄寓聪明伶俐)、鼻子(寄寓财运亨通)、面部(寄寓福泽绵长)、口舌(寄寓大吉大利)是可以抚摸的。而狮角、额镜、尾巴是不能摸的。头顶的角是狮子的灵器,因此,不管是舞狮者还是普通观众,都不能肆意抓住狮角,否则就是对狮子的不尊重。额镜功能如同八卦镜,具有驱邪纳福的作用,也不能碰。摸尾巴会引起狮子愤怒,尤其两狮相遇触摸或者咬尾巴,必定打架,故而狮尾也不能摸。


 
2023年春节期间,广州文化公园与广州市龙狮协会南国醒狮团共同举办春节龙狮表演活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沙湾古镇留耕堂里上演精彩的醒狮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摄


 
威风凛凛的“赵家狮”在广州代代传承。如今第五代传人赵伟斌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醒狮文化传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实习生胡佳仪 摄


 
醒狮少年,潜心学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统筹/广州日报·读懂广州工作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幸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20545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