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海外报刊连续刊登评论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下台的文章。《金融时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说,陈良宇腐败案暴露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弱点。
陈良宇既是上海的首脑,也是中共最高权力机构中共政治局委员。他被革职后的一些处理方式让人不禁想起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陈良宇下台后,上海市政府的网站上删除了所有同陈良宇有关的内容,一点陈的痕迹都没有留下。陈良宇被革职的表面理由是北京反腐败。
这也许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争取民心的一步好棋。但反腐这一解释遮盖了更深层的原因。陈良宇继承了江泽民在上海的权力基地。富裕而又远离北京的控制,上海有产生强势政治人物的土壤,陈良宇就敢于抗拒北京放缓经济的指令。所以说,把陈良宇拉下马与其说是由于腐败,还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暗杀。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1995年,当时的北京市长陈希同也是以同样的腐败理由被革职。
中国的问题同所有一党专制国家一样,这就是如何解决内部的争议和党内高级职位的继承问题。从历史上来说,中国领导人的变换经常是伴随著对前任的谴责或逮捕。虽然现在共产党并没有出现像1989年天安门事件时那样的分裂迹象,但这绝不应该是一个管理13亿人口国家的政治运作形式。胡锦涛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举措来改变这种政治体制。
撤陈良宇的职显示胡锦涛已经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但中国正在巨变之中。胡锦涛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中国的政治体制适应巨变的中国社会。
最新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就陈良宇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文章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总是想展示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可信赖的力量,但在国内,共产党有自己的法律。党组织有权无限期地关押那些被怀疑干了错事的党员。党有权决定是否宽容某个党员的罪过,还是把他交给警方处理。一切都在秘密中决定。把陈良宇革职,胡锦涛是在显示他的力量。
但这同时也显示出了共产党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当胡锦涛2002年上台时,他似乎表示要把共产党变得更加开放、透明,而且要按法律办事。然而,时到今日,对党员调查的动机仍是政治。
《泰晤士报》9月30日和10月1日连续两天报道了陈良宇案。文章称,胡锦涛通过削弱前任江泽民的影响力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并阻止了潜在的民众反腐抗议事件。胡锦涛免去陈良宇职务结束了胡上任以来四年的耐心布局,挫败了上海的傲气和“上海帮”对江泽民的忠诚。
胡锦涛上任的头几年是在他的阵地共青团和江泽民“上海帮”之间寻找妥协,但陈良宇的错误是在执行宏观经济调控问题上与北京对抗。他的下台给其它地区领导人发出的一个明确信息是要听命中央。文章说,在陈良宇落马后数日,胡锦涛任命共青团第一书记周强掌管湖南,其他有强大共青团背景的人物预计会在下几个月出任高官。刘奇葆6月份被任命为广西党委书记,张宝顺已离开了陕西省委书记职位,以便下一步的提升。
文章说,普通中国人被排除在政治进程外的传统仍在继续,低调的胡锦涛没有显示任何迹象来倾听民众的声音,但他也不反对利用民众的意见。
中国人日益痛恨腐败,因此胡锦涛乾净利落地革去陈良宇的职务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欢迎。胡锦涛致力于资本主义式的经济改革,但同时意识到未能从经济改革中受益的人群会威胁到党的政权。
另一方面,胡锦涛阵营更新了传统的方式,对陈良宇策划了“网络攻势”。新华网透露了陈良宇被革职,半小时内30万读者登录新华网,数千人留言赞扬政府反腐行为。网民们怀疑有人在聊天室及时发布信息,引导民众朝正确的方向评论。他们没有忽视上海市政府网站,所有关于陈良宇的照片和讲话都被删除。
海外媒体看陈良宇案
日期:
06年10月2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20291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