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陈庆妃:登山队员千野拓政
日期: 23年06月2期

千野拓政老师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陈庆妃
 
“作为登山队员,我是个失败者。”提起登山,千野老师一点也没觉得青春荣耀,而这是我从见到千野老师就多次提起的话题,第一次是去年8月初早大文学学术院师生在轻井泽举行合宿时。那时我正陷入对随后登富士山的期待当中,满心以为可以从千野老师那儿获得积极的回应,结果话题高高扬起,却轻轻飘散,散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致于我没有准备好下一句该重启什么话题。

登山抑或寻找

事实上,千野老师用了七年的时间,从1972年到1979年,才从早稻田第一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修科毕业,因为想去喜马拉雅登山。千野老师并不具备很好的登山条件,最初登山只是因为身体太弱,所以打算野蛮一下体魄。因为同伴的意外死亡,寻找朋友遗体未果,千野老师,千野老师决定将人生规划重心转向中国文学,将登山的热情倾注到研究中国文学,并为之维持了五十年,退休后重游中国是他此时的心愿。



2004年千野老师以教授身份重返早稻田,加入早稻田大学“山岳部”(山岳部是在校师生组织,由教授担任部长),2008年做了山岳部的部长,依旧执着这个附加的身份。千野老师是竹内好的弟子的弟子,但没有继续鲁迅研究,而是做了东亚青年亚文化研究。今年70岁的他,还在读动漫、科幻,热衷于谈次元,是个永远的青年。千野老师和上海的学术界有颇深的渊源,然而谈及最近上海重兴人文精神讨论的话题,他不抱乐观。在他看来,纯文学已经缺乏回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了,不如关心青年,也许理解青年,才可以理解未来的世界。2016年,他在《花城》连载“东亚现代文化的转折与日本当代青年文化”——他们是哪里的年轻人、青年文化的来龙去脉、幸福国度的绝望青年、村上春树的孤独和救济、动员方式的变迁与文化转折,这些话题貌似偏离了文学,但离人文似乎更为切近。



最后一次单独和千野老师长谈是5月30号,这一天真是漫长的一天。早上微风,沿街沿巷的紫阳花不时打乱了行人的步履,下午是千野老师的最后一次课堂。年初获知我的归期后,千野老师指定今天由我来报告,分享研究心得。完全没有多加考虑,我就决定以《发现<荒岛><岚山>:致谢与辞行》为题,事后想想,这无意中也成为了自己在留日本一年的心情表达,纯粹的,此时此地的。然而,我对眼前这个无意中闯入的研究对象毫无把握,常常取舍不定,又被各种意外的获得推着往前走。当代日本留学生文学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似乎已是不言而喻,而发掘几种留学生杂志,其学术价值几何,其结果对改变既定印象与结论的可能性也不大。难不成,“寻找日华文学”只能成为个人在日期间的一种行为艺术,与此相关的许多故事,以及故事引发的故事,人与人的跨区域、跨国界的奇妙联动,仅此而已?千野老师以自己的1990年代经验以及对当代日本文学史脉络的理解,解答了我的疑惑。《荒岛》中出现的1980-1990年代的日本“新锐”作家,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日本当代文学的过渡性作者,如岛田雅彦,从严肃的文学过渡到大众文化,村上春树属于成功过渡的案例,如果要探寻中国当代留日学生的思想发展脉络,留学生刊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文本。《荒岛》创办者强调中日文学的“同时代性”在千野老师这获得了昔日“在场者”的回响,我感觉踏实了不少。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还收藏有新世纪以后中国留学生办的文学刊物《蓝BLUE》,研究室的书架上,赫赫然十几本的深蓝并置,可见千野老师对中国文学关怀的广泛而深切,与其学术路径——走出纯文学,走向青年文化研究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生之欲

晚餐是和食,兜兜转转了早稻田附近的小巷子,在高田马场附近找到了一家和式餐厅,小而安静,生意似乎并不兴隆,然而有助我们的谈兴,不知不觉就聊到黑泽明。我说喜欢《影武者》,黑泽明以极豪华的战争场景、极戏剧化的故事,演绎一个极存在主义式的命题。“扮演”武田信玄是流浪汉与英雄的角色错置,是一场人生的意外,却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谁的自我选择、重塑和成全。被剥夺了“戏服”的流浪汉是以“武田信玄”的身份去死的,他和武田家的旗帜一起倒下。没有人要他为武田家去死,甚至不许他以武田的身份去死,然而他竟然比任何一个武田家的后人更至于忠诚。黑泽明不是要重申沦为套路话语的武士忠诚,而是以日本战国故事讲述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千野老师说他喜欢黑泽明的《活着》,我没有看过《活着》,忍不住问,和余华的《活着》同名吗?千野老师说一模一样。返回住处后,我好奇,去检索,发现中文翻译为《生之欲》。千野老师照例是不会详加阐释的,私心以为“生之欲”更符合千野老师喜欢它的理由,说电影名是《活着》只是有利于我的接受,毕竟“活着”,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是无需解释就能获得理解和感知的。以词语的语法构成来看,“活着”一词语意的表现力重在“着”上,“着”是虚词、助词、是无自身意义的附着成分,是补充,是延绵,一种无力、无自主性的状态。而“生之欲”重在“欲”,是个体的苏醒,是从身体到自我意识的重新发现。

市政厅市民科科长渡边罹患癌症,不久于人世,这个保持三十年全勤的小公务员在最后的三个月中决心重活一次,在市政工作上积极作为,改善市民卫生条件,兴建公园,去恋爱,去过真正的生活。尽管官僚机构再次抢走了渡边死亡前三个月的意义表述权,但就渡边而言,“生之欲”仍然得以实现。《生之欲》是一部1952年发行的老电影,时隔七十年,在2022年英国版《生之欲》中重生,由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执笔改编。如果恶人因为“作恶”而临终需要忏悔,那么,当一个人的“模范”人生走到了死亡面前,却同样面临是否要重新活一遍的拷问,也许这才是“生之欲”不断面临当下性的问题所在。“模范人生”由谁定义,倾尽一生去执行后,有没有重新活一次的可能。“模范之恶”就是不知恶在何处。

山难与表述之难

我从“生之欲”中似乎获得了千野老师执念登山的理由。在中日两国的当代交往史中,卡瓦博格的山难事故不会被轻易忘却。1980年代末,基于科考的登山活动在云南迪庆当地引起巨大争议——由于卡瓦格博峰在习俗上和宗教上的神圣地位,居民激烈反对任何攀登行动。尽管如此,登山计划仍然继续执行。经过三年多的准备,1990年年末中日联合登山队开始登山行动,预期1月1日登顶。由于暴雪突袭,雪崩造成空前的山难,17名队员遇难(其中11名日本登山队员,主要成员来自京都大学山岳部成员毕业后组成的学士山岳会)。此后联合登山队仍然没有放弃攀登卡瓦博格峰,然而攻顶的计划最终还是功败垂成。山难是自然神力以惨烈的方式喝止,或是人类到了自我反思的时候了。登山受阻引发民间以及学术界新一轮讨论,2001年国际组织和云南地方政府达成共识,不再允许攀登卡瓦博格峰,因而时至今日,卡瓦博格所有重要的山峰都没有登顶记录。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卡瓦格博峰成了一座未登峰。

对于与山难有直接情感关联的人而言,“找到”他们的遗体遗物才能放下。小林尚礼曾是京都大学登山队队员,山难事故登山队员的队友。事故发生后二十多年里,他一次次来到云南迪庆,深入梅里雪山,寻找队友的踪迹,寻找答案: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那座山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我被扎西搏命般说出来的话所击溃,不由地退缩了一下。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了解得越多,对人与山之间的深刻联系感受得也就越多,我不断地思考我们一直在做的‘登山’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神山就像是亲人’,我第一次明白了这一点。”(《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这二十多年的经历是小林尚礼与亡友漫长的告别,也使梅里雪山融入了他的心灵,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乡也成为了故乡。从登山转而“转山”,小林尚礼完成了一个登山队员的转身,成为“卡瓦格博”的信徒。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有13座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峰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高度为海拔6470米,距顶峰垂直距离仅270米。作为一个昔日的登山者时,小林只关注白雪覆盖的峰顶,而现在,“我的眼中还有雪山脚下宽广土地上的种种事物”。

我不知道千野老师当年经历了什么,但我想他的内心深处应该与1980年代日本年轻人的情感结构相似。人生不能设定一个峰顶,峰值,但人的每一天都在去往登山的途中。这令我想起高行健的《灵山》。作者被误诊为肺癌,想要远离浮世人间、虚假的生活,于是开始独自漫游长江流域。他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偏远的民间社会,领略民俗风情、灵异传说。“我”看似在寻找灵山,实则在追寻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现实中的灵山并不存在,所谓灵山只是“无知”村民用来以祈求子嗣的顽石。《灵山》是一部朝圣小说,重在现代人暂时强制自我“脱序”过程中的心灵体验与感悟。马来西亚旅台作家李永平的《大河尽头》也采用了类似的小说结构,南洋少年“永”重返祖先受难之地,溯流婆罗洲第一大河卡布雅斯河,在错综的重层殖民史发掘中,完成成长仪式。大河尽头并非神圣之所在,它是尽头,也是源头,得到或是失去,必须看个人的自我理解与领悟。登山或溯源,登顶或穷尽,都以不可能之必然,完成追寻者对于人类自身对有限性、残缺性的体认。

登山队员千野拓政,作为一个自我表述者,始终是缺席的。我竭力不谈学术,只谈登山,于若有若无的闲聊中获得一点点的个人“隐私”,借助类文本,试图想象、重建/虚构一个老师形象。在学术文本(论文)或现实文本(课堂接触),抑或作者正在进行的非虚构写作中,哪一种文本更能通往千野老师的真实世界,我不知道。但对一个登山者而言,登山,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登山,知道自己做不到什么。那次最后的长谈之后,我想送千野老师去地铁口,千野老师坚决阻止。目送千野老师与双肩包重合移动的背影,我依稀看到的还是一个业余登山队员的行走姿态,坚持而有度,自在且随性。祝登山队员千野拓政荣休快乐。(作者系中国华侨大学教授,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作者陈庆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2025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