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晋 鸥:来日30年,我与中日文化艺术的三种缘
日期: 22年11月4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苍茫山馆 晋鸥


刚结束为期一周的“晋鸥来日30周年纪念师生书法篆刻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办。展览开幕式当天,文化中心人山人海,多名日本顶级书法篆刻名家到场祝贺致辞,40多个花蓝整齐地排列在展厅入口两傍,颇为壮观。可见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厚爱。令人注目的是在日本比较“偏右”的“产经新闻社”会长发来贺信,祝贺展览成功举办。这证明书法在中日文化艺术交流上,起到了一个超越艺术的作用。

日语里有个词叫“一期一会”,意思是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品茶客人。其实,最早这个日语词汇前面还有一个佛教禅语的中文译词叫“会者定离”,可以通俗解释为世事无常,聚散总相随。“会者定离,一期一会,勿怀忧也,世相如是。”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组成的这一句禅语,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真心。

人们常说,篆刻是最被赋予“一期一会”意义的艺术形式之一,因为在治印过程中,刀与印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无数细小的崩裂纹理,没有规律可寻,凭的是艺术家的天赋、功底、敏感度、创造力和审美情操,这让篆刻艺术充满了未知的魅力,每一方印章都是独一无二地与你相会。30年来,我的书法篆刻在日本拥有众多忠实粉丝,在国内也深受许多藏家青睐,为中日书法篆刻的文化艺术交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说起我的艺术,至今走过的人生之路充满关于缘分、情义和渊源的故事,能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 “一期一会”禅语中蕴藏着的精妙深意——相逢是缘,不负流年不负卿。这缘,是和我书法篆刻之缘,和东瀛之缘,和收藏之缘;将这三个缘加在一起来读,便能理解我对推动中日艺术文化交流的殷殷之情和拳拳之心。


 
与书法篆刻之缘

我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从小受其父亲熏陶,酷爱文学和艺术,后得钱君匋、刘江、韩天衡、陈舜今等书画篆刻名家指导。去上海向钱君匋请教时,钱老会经常拿出一些名人字画让我观赏,并做细心讲解。赴日之前,我在桐乡君匋艺术院从事研究书法篆刻工作。

当初年轻时,艺术谋不了生,填不饱肚子,但不管怎样,在学习书法篆刻上我始终是“一根筋”,发自内心对艺术的热爱。钱君匋先生在86岁对我的评价至今记忆犹新:“青年书家晋鸥,兼工各体,篆书整饰雄峻,隶书丰满多姿,行书巧拙互见,草书清丽流畅,小楷师法晋唐大家,倜傥无馆阁味。刻印佳者颇多,入秦出汉,刀韵石味,苦追天然。”

回首往事,我还得到过沙孟海老先生的指点。当时,我先后去杭州拜访沙老很多次,前三次都吃了闭门羹,又去了第四次。那天非常冷。我从桐乡搭了别人单位的卡车来到杭州西湖边上的沙老家门前,保姆看我冻得可怜便让进了屋,告知下周三来,沙老会在家。后来终于和沙老见上了面,沙老鼓励我说,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后,更加激发了我对书法、篆刻的创作热情,作品曾在全国大赛获得20多个大奖,并在上海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出版个人书画篆刻作品集。

就在那时,又一个机缘悄然而至,并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90年,我在杭州西泠印社参加篆刻大赛受奖式时,日本著名篆刻家、全日本篆刻联盟会长小林斗盦带了一批学生来浙江做艺术交流,其中就有日本篆刻家三圭出版社社长三井雅博。三井雅博在学习中文,我们一见如故。三井回国后仍和我保持书信往来。三井对我说:“现在日中文化交流频繁,晋先生若能掌握日语,对中日文化交流一定会有很大帮助。如果你想来日本学习,我可以帮你办理留学手续。”


 
与东瀛之缘

抱着“走出国门看一看”的想法,1992年春,我来到日本,一切从零开始。从就读语言学校到考上东京学艺大学研究生,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和孤独。为了赚取学费和支付9平米住房的房租,我不得不同时打两份工。

时来运转发生在1996年,在一位日本朋友的帮助下,我进入日本著名的三越百货店刻章,虽然只有一周,却成为我的篆刻进入日本艺术界视线的“敲门砖”。这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

当时,有一位80多岁的日本老太太拄着拐杖,手上挽着布包,找到了我的篆刻台,拿出10多方印章对我说:“这是我丈夫年轻时去中国观光时买的,在中国时来不及刻,保存至今,现在他已经过世了,但我想委托您帮我刻好这些印章,以了却他的心愿。”老太太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五、六个名字,除了名字,她还拜托我在剩余的印章上刻上中国的成语名言。这对我触动很大,意识到日本民间对于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和文化是如此的推崇。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令我感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能在海外如此深入人心,使我感到很骄傲,很想做点什么。后来,我从东京学艺大学硕士毕业时,篆刻艺术已经得到了日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百货店画廊的认可。在日最初的10年里,共刻了2万多方印章,为了不负各种有缘人的不同期待,我必须想方设法在方寸天地之间谋篇布局、痛下功夫。正是因为这些难忘而宝贵的磨练和际遇,使我在篆刻艺术上不断攀登上新的高峰并且吐故纳新,进入了一种随心从容的自由境界。

2005年,我在千叶县创办了“晋鸥艺术学院”,教授日本人学习书法、篆刻与绘画。近年来,在日本的华人逐年增加,现在已接近100万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华人来日己久,已经过了需要为生活奔波、教育子女的阶段,家庭相对稳定,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己爱好的东西,书法便是大家喜欢的选项之一。因为从书法中,可以学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是修身养心悟道之旅,从中领略书法艺术之魅力。

一直以来,在日本的华人平时有习惯拿毛笔学习书法者非常少。所以,我一直积极提倡"虽然我们身在海外、时刻不忘中国传统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强烈的愿望与使命感,一直在我脑海里翻腾。那么,对于在日华人的书法教育,我始终抱着用自己的艺术回报社会的心情,坚持免费书法教育公益上课。通过近几年的指导,我的很多学生,参加了海内外的许多展览,同时每年入选由产经新闻社主办的"产经国际书展"和"日本篆刻家协会展"并获奖。同时,通过书法,加深了与日本人民的友好关系与交流,意思重大。


 
与收藏之缘

1997年秋,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展在京都高岛屋美术馆举办,我刚好在会场刻印。有一天,美术馆馆长带来一个60多岁的人介绍给我说:“这是以前日本大画家桥本关雪之孙桥本归一先生。”得知我来自浙江时,桥本的话匣子一下收不住了:“我爷爷生前一共去了中国一百多次,浙江是我爷爷最爱去的地方,那里有西泠印社,在那里我爷爷结识了很多书画篆刻界的朋友,其中交往最深的是钱瘦铁先生,从前钱瘦铁先生还在我家住过好几年呢。”

过了几天,我应邀去桥本家做客,走进大厅便能看见桥本父亲的6折行书屏风,书学颜真卿。桥本的书房里,有一些中国篆刻家的印章,以钱瘦铁先生的居多。桥本又拿出用黄布包着的两方紫檀盒装砚台,两方砚台上都有吴昌硕铭款,边用手擦砚台边感慨地说:“这是《沈氏研林》中的名砚,以前家里有一百多方,现在只剩下这两方,算是传家宝了。”

去年年底,我还在《中文导报》的笔会专栏中写下了关于《沈氏研林》中,100多名砚流传的动人曲折故事,但或许恰恰是与桥本先生结下的这一段艺术缘,为我的艺术生涯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从最初在日本收藏家处单纯学习鉴赏到受人委托、为他们的艺术藏品寻找买家,再到后来自己经济宽裕开始购买各种流传在日本书画艺术品,使我成为了在日华人收藏家。

随着收藏品不断丰富,我意识到艺术品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艺术应该是社会共有,穿越时空的宝贵精神遗产。6年前,我还向来日前工作过的桐乡君匋艺术院捐赠了王一亭《松鹤图》,以回报艺术院对我的培育之恩。曾经,我的心愿是在家乡设立一座美术馆,让自己收藏的400余件珍贵字画、印章能够回归故里。在我的收藏品中有:吴昌硕作品10件,王一亭书画作品50多件,吴让之书法作品40多件,各种名家书法匾额60多件,还有王铎、董其昌、文征明等名人的书法作品,有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等大家的绘画等,具有一定的质量和规模。我认为,人生最多能活到一百岁,艺术品却是永恒共有的,所以希望自己收藏的艺术品,能有一个好归宿。


 
中日文化,一衣带水

现在,我在桐乡市建造“晋鸥艺术馆”的心愿已完成,我想把这个艺术馆作为浙江与海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日本的优秀文化引进来,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传播出去。作为身在海外的游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让世界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是我的责任与使命。

可惜的是,“晋鸥艺术馆”装修好了,但受困于疫情,至今没能回去着手开馆工作;桐乡朋友帮助筹建的“晋鸥篆刻艺术馆”已经开馆一年多了,也一直无法亲眼去看看。即使如此,疫情却仍挡不住我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日艺术文化交流的热忱。在疫情期间,我在东京多元文化会馆的配合下,举办了多场线上书法讲座。去年7月我成功策划了在日华侨庆祝建党百年书画展。此外,我还带领学生在东京参加了申援北京冬奥会书法挥毫活动。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密码,我作为一位旅日艺术家,一直把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己任。30年来,在自我艺术语言丰富、不断进取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我先后带领日本访问团前往中国数十次,在日本策划“丰子恺故乡赴日漫画展”、“西泠印社赴日本三大展”、“浙江青田篆刻艺术展”等大型展览,还参与协办数十个中日书法交流展,为中日两国书法篆刻艺术交流倾尽全力。

当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唐代四大书法家中有两个都和浙江有关系。日本民众有不知道现任首相的人,但没有人不知道王羲之。在海外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是我下一个十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人生价值包含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一个人所经历的岁月放在宇宙洪荒中,实在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就不负此生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1999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